目前,会计监督存在很多问题。就拿中小企业来说,由于企业会计工作与利益不直接挂钩,因此一些企业对会计制度制定及完善并不重视,很多企业都只是直接将其他大企业的会计制度直接“套用”过来,以至于会计制度在实际落实中存在诸多问题甚至形同虚设,这对企业无疑是非常不利的。其次,不少企业在会计机构设置方面也缺乏完善性,通常问题表现在:缺乏明确职责、权责重叠等,导致其整体缺乏完善、有效的会计工作管理手段,这些问题不仅会使企业工作效率降低,同时也会对后期责任认定、任务分配等造成诸多不利。最后,企业一味考虑利益而对内部管理方面细节往往忽略,而这些细节的忽略势必会为企业后期的发展埋下隐患,常见问题包括:报表粗糙、会计科目缺乏合理性、类别不明确等,最终势必会对企业管理决策造成影响,并影响企业未来发展。
虽然在很多企事业单位“一支笔”审批模式普遍盛行,也就是说:在同一个单位或部门所有经费支出均由领导负责审批,然后再经财务人员报销。这种方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业务处理效率,缩减中间不必要环节,由领导签字后直接生效可避免出现预算失控或多头领导情况出现。不过,“一支笔”制度在实际落实方面容易存在理解片面情况,该制度类似企业负责人直接审批,财务工作由一把手直接分管,所有开支均由一把手管。当会计监督职能面临缺位时,便会存在以权谋私、贪污受贿等违法现象发生,对企业正常工作流程造成干扰。
最近几年,会计领域时常有假报表、假凭据、假账目及假发票等现象发生,主要原因在于受一些社会不正之风所影响,致使会计监督职能被弱化。就拿会计信息故意失真案例来说,内部人员为谋求其私人利益,往往会对会计信息真实性及其他人利益置于不顾,并刻意对会计信息伪造、篡改最终达到隐瞒事情的目的,这种行为被称为会计舞弊。虽然很多会计舞弊情形并非会计人员主观刻意为之,但鉴于考虑到外界压力,只能篡改账目,甚至还有企业通过这种手段来谋取私利。
市场经济条件下强化会计监督职能非常重要。首先要建立健全内部会计管理制度。对于企事业单位来说,内部会计制度是在国家统一规定的会计制度基础上,根据企业自身特点所提出的旨在使企业内部会计活动规范化的管理手段。内部会计制度的建立不仅有助于加强企业管理及完善企业制度,而且也能使各部门财务关系明确化,并能够对企业财会部门、财务负责人及其他部门成员制定一套明确管理体系。而若想保证内部会计管理制度建立完善,则需依据单位具体情况来对货币资金、费用开支、报表编制等建立健全,相关部门需遵循《会计法》中相关规定的同时,根据该单位具体情况合理设计费用开支、货币资金、报表编制等,确保会计流程、内容规范,并确保会计资料合法、合理性以及财产物资安全性等。其次,要完善对领导干部的考核制度。《党政领导干部工作考核条例》中明确提到:考核领导干部主要为了鼓励其更好地干事创业、担当作为。具体来说,即是将考核指挥的导向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并以业务考核同政治标准相结合,将考核制度系统地构建出来。部门领导往往会对会计人员个人行为、思想以及会计监督执行情况造成影响,因此对领导干部考核制度完善即要求对单位报表及相关数据考量的同时,根据部门未来发展、人才资源、经济效益等因素,制定合理的考核结果,从而将单位领导的管理成效真实反应出来。最后,要提高对会计监督的认知能力。会计监督职能是由《会计法》中为会计人员赋予的职能,在对该项职能行使过程中,受制于会计监督性质所决定,并且会在会计工作中贯穿进来。《会计法》中还提出,部门负责人还应依法对会计人员予以监督,积极协助会计人员克服其行使会计监督职能过程中面临的障碍,且切实保护会计人员所行使的监督职能。市场经济自由性需要以法制为基础,单位负责人一定要懂法、守法、学法,而不能通过行政措施对会计人员行使监督、核算职能进行干扰。若会计人员行使职权受到干扰时,需要依法追究相关者的责任,对认真、严格履行职能且工作成绩良好的会计人员予以表扬。
总之,不管监督对象属于何种性质,会计监督的目的和职能均保持不变。但鉴于会计监督重要性强、涉及面广等特征,企事业单位需尽量确保内部控制一致性,并力求让会计监督职能落实,这样方能有效保障市场整体经济秩序运行稳定,避免人民利益受到侵害。
(任凌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