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预是西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学者,曾因挥师灭吴被追封为“征南大将军”。但杜预有个毛病,虚荣心太强,过于看重功名,生怕后人不知道他的功劳,于是请人为自己刻了两座功名碑,碑文上刻有他的文功武绩。然后将一座碑立于岘山之巅,另一座碑则沉于汉水之底。他的“小算盘”打得挺好:哪怕将来发生天塌地陷,沧海桑田,高山与江底互换位置,总会有一座碑石存留于世,为自己扬名。没想到,这恰恰成了他一生的败笔。
正所谓,“求名心切必作伪,求利心重必趋邪”。一个人想要收获好名声,本无可厚非,但刻意地去求名,则必然会陷入名利的枷锁。对名声过于贪心,不仅会让人忘记初心,更会变得浮躁势利。古今中外,从未有人靠虚名流芳千古,反倒是留下许多徒有其表、浪得虚名的笑柄。不患无位,患所以立。那些沉迷于虚名的人,常常会落入剑走偏锋、博人眼球、邀功请赏的怪圈,甚至为了名利不择手段,而结果却弄巧成拙、适得其反,难以成就事业、留下声名。
纸糊的鲜花怕雨水,靠粉饰和作秀得到的虚誉,群众绝不会买账。没有实干、实绩、实效作支撑,所谓的名声是经不起实践检验的。名与利、得与失的考验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广大党员干部肩上有千钧重担,承载着国家和人民的期望,必须时刻想着如何殚精竭虑干好事业、服务好人民,绝不能斤斤计较个人名利,为名所累、为利所缚。要把修养好人品作为重要课题,将做人与做事有机结合起来,对个人的名誉、地位、利益想得开、看得透、放得下,少一点浮躁、多一点务实,少一点杂念、多一点公心,始终把党和人民的事业放在首位,任何时候都稳得住心神、管得住行为、守得住清白。
“事如芳草春长在,人似浮云影不留”。真正决定人生价值的,从来不是虚名,而是实干。广大党员干部要想在群众心目中留下一点“影”、留下一点“声”,就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既立足当前,更着眼长远,把矛盾问题当成“试金石”,把困难挑战当成“营养剂”,事不避难、义不逃责,精心谋事、潜心干事,出功成之力、不求功成之誉,绝不能靠作秀、取宠、讨巧,博取廉价的掌声。要把心思和精力用在干事上,把智谋和劲头用在干成事上,以更有效的举措、更务实的作风、更昂扬的斗志,扑下身子抓落实、撸起袖子加油干。只要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群众的急难愁盼,办好一件件民生实事,即使不树碑立传,也会赢得令人称颂的好口碑。
为民造福是最大政绩,人民满意是最高荣誉。踏上新征程,肩负新使命,广大党员干部必须洞悉名与实的辩证关系,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脚踏实地工作、俯首为民办事,唯有如此,方能真正无愧于心、有所作为,在改革发展征途中成就大写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