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各地正密集举办秋季招聘会。今年秋招季,不少求职者遇到了AI面试官。AI面试官是虚拟面试官形象。借助自然语言处理、情感分析与表情识别等先进技术,AI面试官能全面分析求职者的回答及行为表现,评判其与应聘岗位的契合程度。AI面试官正大量“上岗”,成为招聘新潮流。
AI面试之所以流行,主要是其效率远高于真人。AI面试官能在海量简历中快速筛选出符合条件的候选人,并进行跨地域、大批量的线上面试,帮助招聘企业节约人力成本、提高招聘效率。同时,标准化的考核维度和算法规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克服个人偏好与主观偏见,提高面试的精准度和客观性,让面试结果更显公平。
但AI面试也存在一系列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和问题。其中,缺乏人情味的冰冷感与机械性最受诟病。求职者面对的仅仅是机器发出的冰冷声音和一个个预设问题,无法与面试官进行眼神交流,更无法感知面试官的情绪和态度。这种与机器“较量”的面试,缺乏人与人之间真诚的沟通互动,让许多求职者感到不适与失望。
同时,AI面试官机械化的提问和判断方式,也无法捕捉到求职者身上的某些“软性”特质。比如求职者背后的故事,他们的梦想激情、人格魅力,以及独到的观点和潜在的创造力等。尤其对于艺术、设计、文学等需要情感理解与创意表达的领域,岗位需要的不仅仅是技能,还有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情感等,而这些都是AI面试官难以触及的。如果在招聘过程中过度依赖AI面试,可能会导致企业错失一些真正需要的优秀人才。
另外,AI面试通过录像分析,对应聘者的表现进行深度评估,还有泄露隐私的风险。尽管《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规定了AI面试产品需进行备案,数据需加密存储、传输,并设置访问限制,但如果AI系统受到攻击,难免会导致面试数据被篡改或泄露。求职者的个人信息、面试表现等数据一旦泄露或被不当使用,将对个人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
因此,面对AI面试官这一新潮流,应保持清醒的头脑。企业应合理规划AI在招聘中的应用范围,对于基础性、重复性高的岗位,可适当引入AI辅助;而对于需要高度人际互动、创新思维的岗位,则应在AI面试的基础上增加人工面试环节,让求职者在交流互动中展现更多的自己,确保选拔的全面性。例如,AI可以负责简历初步筛选,减轻HR的工作负担;而真人面试官则专注于深入了解和评估候选人的软实力、深潜力及与团队文化的契合度。这样既能发挥AI的高效与精准,又能保留真人面试的温度与智慧,实现“1+1>2”的效果。
AI面试的兴起是科技发展进步的体现。作为新业态、新技术,AI面试亟待在规范中前行。通过技术升级迭代,提高AI面试的智能化水平,在试题设计上增加开放性问题,让应聘者有更多表达空间;通过实时解析作答情况,选择合适方向追问,让面试过程更加自然顺畅。同时,也要加强监管,确保AI面试过程中的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严防技术滥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