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4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畅通“微循环” 快递进村来

  □本报记者  郑学良  实习生  宋向华

  重新梳理快件,将手机尾号发到微信群,提醒村民及时取件,再将新到的快件依次入库……

  11月12日早晨,在呼和浩特市土左旗北什轴乡店上村快递综合服务点,收件员李喜平又开始了新一天的忙碌。

  “进入‘双十一’旺季期后,收发件一下多了起来,一天大概150件左右,每天必须整理好前一天未取的快件,快速出单,好腾出地方摆放当日的快件。”李喜平一边整理快件一边对记者说。

  这时,三三两两的村民陆续来取件。听说有记者采访,村民们纷纷打开了话匣子。“有这样一个快递点真好,在家门口就能取快件。”村民李瑞秀说,“以前在网上买个东西需要到乡里去取,费时又费力,即便网上有中意的,想买也要掂量掂量,哪像现在,说下单就下单了。”

  “我这个快递服务点多数快件都是日用品,也有村民给在外地上班的孩子寄饺子馅、牛羊肉的,还有孩子们给父母邮来海鲜的,村民们说现在寄收件确实很方便。”李喜平说。

  在塔布赛乡口肯板村的一处快递综合服务点,随着一声“请取走包裹”的提示音,村民郭补青取走了自己的快件。

  为了方便村民快速取件,这个服务点根据手机尾号后4位的首号将快件进行分区摆放,出件时直接放在出库扫描仪上,所取的快件和取件人的照片立刻上传到系统,一目了然,让快件出单准确、方便。

  正忙着入库的快件接收员李先桃笑着告诉记者:“我这里一直开着小卖铺,好多年了,村里人都熟。前两年,快递公司上门询问能否在我这儿设个快递服务点,我当时想着在方便村民的同时还能卖点商品,也就答应了,没想到接收的快件由最初的一天10件左右发展到现在的90多件。旺季时快件更多,想早点关门都不行。”

  如今,随着村民网购意愿不断增强,对农村寄递物流体系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

  为了保障农村牧区快递包裹的正常收投,打通快递进村“最后一公里”,去年以来,呼和浩特市邮政管理局积极推进快递进村工作,着力完善工业品下乡和农产品进城双向流通渠道。首先是在建设成熟、稳定、高效运转的农村寄递物流服务网络上持续发力,让农村寄递物流体系建设日趋完善,农村物流体系“微循环”越来越畅通。其次是联合农牧等5部门推动270个建制村设置村级寄递物流综合服务公益性岗位,助力乡村产业发展;联合交通运输部门积极推进客货邮融合发展,盘活闲置客运班线资源,促进社会物流成本降本增效。

  呼和浩特市政府连续3年将快递进村补贴纳入财政预算,出台快递进村财政补贴政策。同时,邮管部门强化实地督导,现场解决快递进村工作中的难点堵点问题;强化农村寄递物流信息化管理平台应用,实时动态了解快递进村情况,补齐短板弱项,提高决策支持能力。

  ■下转第4版  ■上接第1版

  此外,通过实地核查和委托核查相结合的方式,全面摸清快递进村底数,并在普查的同时推进解决进村问题;加强跟踪调度,对全市966个村级服务点进行电话抽查回访,发现问题及时跟踪调度。渐渐地,农村寄递物流体系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消费潜力持续释放。

  据呼和浩特市邮政管理局提供的最新数据显示:1至9月,全市农村地区(旗县及以下)快递业务量、投递量分别完成143.21万件和749.24万件,同比分别增长42.01%和60.31%。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要闻
   第05版:生态环保
   第06版:影像力
   第07版:兴安
   第08版:乌兰察布
   第09版:首府
   第10版:北国风光
   第11版:文艺评论
为人类文明进步展开新图景
谱写中拉人文交流新篇章
《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世界意义》智库报告引发海内外积极反响
畅通“微循环” 快递进村来
呼伦贝尔市推进“四普”摸清文物家底
深化金融改革 赋能实体经济
红山文化有形有感向申遗进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