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11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地标赋能强链条 “一朵花”托起“大产业”

  获得“五原向日葵”地理标志产品授权后,巴彦淖尔市心连心食品有限责任公司持续获得高质量的葵花原料,产品档次逐年提升。公司经理秦钢表示:“地标产品的有机基因和强大示范引领作用,推动当地向日葵产业逐步形成了高效种植、加工产业链体系,向日葵相关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和效益显著提高。”

  通过全面整合和地标授权,“五原向日葵”地理标志产品在五原县实现了大面积种植。在地标产品的示范引领下,种植户增收致富,与向日葵相关的产业也迅速崛起。去年,五原县塔尔湖镇红光村农民王蓉种植了100多亩向日葵,全程按照订单公司的地标产品标准进行生产,亩产达到500斤,相比普通葵花籽,每亩增收约600元。

  秦钢算了一笔账:“‘五原向日葵’地标示范引领让种植户和加工企业都尝到了甜头。一方面,种植合作社和种植大户的年销量增长了近10%;另一方面,凭借‘五原向日葵’地标产品强大的品牌吸引力,企业产品市场价格提高了10%。”

  通过推进地理标志的示范引领,五原县依托向日葵产业实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全县培育了13家葵花育种研发企业,年育种能力达到300万公斤,占全国市场份额的70%以上;98家炒货、剥仁企业,年生产能力超过60万吨,实现产值60亿元;3家葵花机械制造企业,年生产农机具5000套(台);引进1家葵花秸秆板材加工企业,年产12万立方米高强度环保型葵花秸秆人造板和2万吨秸秆固化成型燃料,实现了葵花资源的就地转化升值。目前,五原县已形成了以鸿鼎农贸市场、农资大市场以及各级营销组织、企业和经纪人等组成的向日葵市场营销体系和网络营销体系,为向日葵产业的持续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

  依托“五原向日葵”地标产品,巴彦淖尔市将农业资源优势转化为品牌优势和经济优势的步伐日益加快,区域品牌强县战略的推进效能愈发显著。通过政策扶持,巴彦淖尔市将示范区建设纳入向日葵产业总体发展规划,推动向日葵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

  在五原县,为了全面铸就“五原向日葵”地标品牌,当地政府每年投入不少于45万元的专项奖励资金,进一步整合“五原向日葵”地理标志产品的保护和使用。同时,以葵花产业链发展壮大为契机,邀请专家进行指导,开展专业培训,深入引领产业资源融合。

  锚定拓展地标产品影响力的主攻方向,五原县组建了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与协会,整合各方资源,构建了涵盖全产业链的“联盟”体系。投资900余万元建成全国首家向日葵技术研究院,显著提升了产业协同创新能力和资源共享效率;投资1300余万元建成全国唯一的“葵花主题广场”,并成功申报吉尼斯世界纪录;打造了3000亩向日葵种植展示区,成为葵花主题旅游的亮点;建成以葵花为主题的博物馆,全方位展示葵花产业的历史、现状和未来;结合黄河至北景观工程建设,打造了万亩“葵海”旅游观光基地。全域葵花产业研发、种植、观光体系的建成,推动五原县向日葵产业效能跃上新台阶。

  站在新的起点上,巴彦淖尔市以创建中国河套地区为中心的世界向日葵产业中心为突破口,不断增强向日葵产业的文化底蕴,促进了国际交流合作,提升了地标产品的品牌影响力。在地标产品的示范引领下,向日葵相关产业不断发展壮大。(王林喜)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要闻
   第05版:法治
   第06版:出彩
   第07版:出彩
   第08版:社会
   第09版:视界
   第10版:北疆文化·文物说
   第11版:资讯
   第12版:公益广告
惠企暖心 精准服务
地标赋能强链条 “一朵花”托起“大产业”
包头市 工会架桥促就业 直播带岗纳英才
巴彦淖尔市 传统技艺焕发新生 工坊模式助跑共富
鄂尔多斯市 强化科技赋能 建设平安校园
锡林郭勒盟 充分调动群众力量 共建生态治理网络
以“千企联动”破局 靠“万户协同”聚力
科右中旗 优化地区能源结构 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抱团经济”激活一村一品
达拉特旗 聚焦三位一体机制 夯实健康服务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