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借创新的“一村一品”有机胡萝卜种植模式以及显著的种植效益,后窑子村今年正式成为赛罕区跨村联建联合体的领建村。该村通过“以强带弱”,探索出一条“抱团发展”的新路径。
2025年,后窑子村的先进统种统销模式和有机农产品种植经验为引领,带动东五十家村、五犋窑村“抱团发展”,同时引入银行、物流等多元合作主体,搭建“1+2+X”跨村联建联合体,旨在突破乡村种植业“单打独斗”的发展瓶颈,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新经验。
“今年基地种植的3000亩有机萝卜预计产值1.2亿元。依托有机胡萝卜种植,村里探索出一条‘党支部+合作社+农户+市场’新路径,实现种产销全产业链一体化发展。在村集体收入增长的同时,村民通过流转土地、分红和基地打工,实现家庭总收入稳定增收。”后窑子村党支部书记赵利俊说。后窑子村还高效整合村民闲置的坡梁旱地,使有机胡萝卜种植面积逐年扩大,成为呼和浩特市最大的有机胡萝卜种植基地。
“按照《赛罕区探索实施农村基层党组织‘跨村联建’工作方案(试行)》要求,黄合少镇紧紧围绕‘党建引领、组织相加、工作相融、共建共享、发展共赢’目标,由镇党委牵头,与全镇24个村党组织、辖区内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和各类经济组织党组织、党员致富带头人、党员‘新乡贤’共同成立了大党委,实现了后窑子村对五犋窑村和东五十家村的引领带动。”黄合少镇党委委员、组织委员王斌说,“我们的目标是破解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组织功能不强,党组织建设后继乏人、村集体经济发展乏力等难题,实现产业发展从‘单打独斗’向‘抱团取暖’的转变,推动三个村在乡村建设、乡村发展、乡村治理等各项重点任务上全面升级。”
后窑子村的地膜覆盖技术、蓄水池与节水灌溉系统,为干旱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样本。应用的有机蚯蚓粪肥提升了胡萝卜品质,减少了土壤板结风险。利用保鲜库错峰上市提升收益,借助电商直播带货,产品销往国内外。东五十家村与五犋窑村将借鉴后窑子村的种植技术、滴灌节水培育模式、销售体系,在跨村联建联合体内“抱团发展”,提升种植效益。
在跨村联建联合体的模式下,后窑子村以优良的基础设施和经济带动实力推动“联建联动”,实现结对帮扶落地见效。按照规划,联合体将整合和共享3个村的各类资源,领建村牵头合力谋划低风险、高收益种植项目,培养种植业技术能手和电商运营人才。目前,在后窑子村带动下,东五十家村、五犋窑村已完成有机马铃薯种植。五犋窑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安长命表示:“通过强化党组织交流合作,统一规划整合土地、技术等资源,实现统种统销、共治共理、人才共育,发展并壮大新型种植产业。有了后窑子村的拉动,五犋窑村有信心推动有机马铃薯尽快上市。”
依托跨村联建联合体,赛罕区黄合少镇3个村将全面构建统一管理、统一培育、统一销售、统一质量管理追溯体系,打造特色农产品种植品牌,实现种植产业振兴与农民增收双赢。(王林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