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下场均观众破万,线上直播热度飙升,超过18万球迷涌入各个主场城市观赛,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简称“苏超”)这段时间火出了圈。
“苏超”为何会火?从比赛本身来说,它很接地气,由江苏省13个城市(被称为“十三太保”)各派一队参加,参赛队伍中既有职业球员,也有个体工商户、大学生和高中生等业余球员,主打一个“你行你上”。同时,“苏超”没有职业联赛的负担,不需要引进球员,成本也不高,参与感强。另外,同“村超”一样,“苏超”没有商业炒作,踢得很纯粹,更贴近普通人的生活,因热爱而精彩,具有普遍的观赏性,既让本省球迷有归属感、自豪感,也让外省球迷羡慕甚或痴迷。
“苏超”火起来的另一重要因素是,巧妙利用13市“散装”文化特性,展现了“十三太保”的城市魅力。“苏超”实现一城一主场全覆盖,通过城市间的角逐激发地域认同感,让足球成为传播城市文化、凝聚民众共识的崭新载体。从南京与南通的“南哥之争”,到淮安与扬州的“正统之战”;从苏南与苏北的“历史纠纷”,到水蜜桃与盐水鸭的“信仰之辩”……体育竞争转化为具有较强传播价值的城市魅力营销。可以说,这项赛事不仅是一场体育竞技,更是地域文化认同感与归属感的一次激情碰撞,具备娱乐和社交双重属性,能给大家提供情绪价值,自然也就不愁没有观众基础。
此外,“苏超”通过赛事链接文旅资源,借助低票价、“看球+旅游+美食”等文体旅套餐,以及“景区门票免费+早茶特惠+酒店8折”等福利,向广大游客发出邀请函,强劲带动文旅消费。比如,苏州主场门票只有1分钱,吸引城市后援团吃住行游购娱消费呈现爆发式增长;常州赛区推出的“9.9元门票+萝卜干炒饭”套餐,带动本地萝卜干品牌线上销量翻番;盐城推出的“观鸟+观赛”套餐,预订量超2万单;淮安推出“吃货球迷狂欢套餐”,100元套餐包括比赛门票,还有小龙虾、淮扬小吃……一场场“苏超”,踢出搞活内需、拉长消费链条的“好球”。随着赛事火热,跟着“苏超”去旅游也成为一时间的潮流。
“苏超”的爆火再次证明,文化、体育和旅游之间的关联性强、耦合度高,能相互融合、相互赋能、相互促进。“苏超”爆火后,其他省份的足球联赛纷纷被网友点名,是否能诞生下一个“苏超”我们拭目以待。不过,刺激文旅消费并不一定要“什么火了学什么”,关键要结合自己的地域特色,开拓思维、创新形式。只有打破中规中矩的营销,精准调度资源,在文体旅深度融合上多多创新、深入探索,才能提升知名度,让消费者近悦远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