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10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电视剧《国家孩子》——

一首民族团结的赞歌

◎刘国东
  内蒙古享有“模范自治区”的荣誉称号,在促进民族团结上具有光荣传统。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内蒙古创造了“三千孤儿入内蒙”等历史佳话,要求我们在党史学习中要用好这些红色资源。电视剧《国家孩子》是根据真实故事改编,讲述了4个孩子从上海来到内蒙古,并扎根内蒙古的人生经历和命运,带领观众重温这段“超越地域、血缘、民族的”党史佳话。

  《国家孩子》是内蒙古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有力例证。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中国上海、江苏、安徽等地饥荒、灾害频繁,几千个被政府收养的孩子生活困难重重。该消息传到党中央后,周恩来总理和时任内蒙古自治区主席乌兰夫同志商议解决对策,乌兰夫同志主动提出让内蒙古人民把这些孩子养育大。之后国家把这些孩子送到了内蒙古,他们有着共同的名字——“国家的孩子”,把他们抚养长大的是内蒙古母亲。在这次行动中,内蒙古人民兑现“收一个,活一个,壮一个”的诺言,保质保量地完成了党和国家交办的任务,确保这些“国家的孩子”茁壮成长。内蒙古地区当时同样经济困难,本身也不宽裕的内蒙古各族群众主动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承担起这份国家责任。在我们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大家庭中,“国家”是这些孩子鲜明的身份特征,是时间永不磨灭的珍贵印记,也是内蒙古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铸牢民族团结生命线的最好印证。

  不久前,年近八旬的蒙古族老人都贵玛获得“上海市荣誉市民”称号,再次让人们想起“三千孤儿入内蒙”这段历史佳话。获得“人民楷模”国家荣誉称号的都贵玛老人在她19岁时,与28个上海孤儿“相依为命”,成为孤儿们的共同母亲。在她悉心照料下,28名孤儿没有一个因病致残,更无一人夭折。这段民族团结互助的佳话背后,是内蒙古人民大爱无疆精神的展现,是内蒙古人民“守望相助”、唯护民族团结、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生动体现。

  《国家孩子》是内蒙古诠释“三个离不开”精神内涵的红色宝贵资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推动中国发展进步的强大精神动力,电视剧《国家孩子》将个人命运和国家命运紧紧连在一起,用个人命运讲述人物,用国家命运去推动人物。剧中的孩子们从车辆穿流的闹市来到骏马奔腾的内蒙古,从生活的织锦中回味那些来自祖国南方的丝线、感受内蒙古的博大与恢宏。因为,历史把这一切都融化在了一起,如一幅完美的画、一首和谐的歌,让我们深切感受这是一次了不起的迁徙。在内蒙古母亲温暖的怀抱中,来自南方的孤儿深深感受到党和国家的关怀,感受到了内蒙古人民的深情厚谊和养育之恩。汉族、蒙古族、鄂温克族、朝鲜族……来自南方的3000多名孩子走进了不同的家庭,与他们融合在一起,这是一曲民族团结和睦的赞歌,是时光永远不能忘却的珍贵印记。

  纵观全剧,无处不印证着“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道理。这首血浓于水的民族团结互助赞歌感天动地、可歌可泣、动人心弦、令人难忘。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电视剧《国家孩子》——~~~◎刘国东
~~~◎艾嘉辰
~~~——“放歌新时代——内蒙古原创歌曲演唱会”观后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新闻•广告
   第04版:要闻
   第05版:草原号
   第06版:云上103
   第07版:出彩
   第08版:生态环保
   第09版:北国风光
   第10版:文艺评论
   第11版:视界
   第12版:收藏
一首民族团结的赞歌
渡澜小说中的神话意蕴
聆听大地的歌声 回应时代的召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