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白晶莹与绣娘的“共富之约”

  □本报记者  胡日查  高敏娜 

  通讯员  周新育

  在兴安盟科右中旗蒙古族刺绣扶贫车间,营销团队又接到了一批国际订单。为尽快赶制出这批绣品,退而不休的白晶莹,继续奋战在车间,带领草原绣娘用勤劳的双手实现共同富裕的梦想。

  2016年,科右中旗推出了一系列“菜单式”扶贫项目,其中蒙古族刺绣是特色产业扶贫的重头戏。时任科右中旗政协党组书记、主席的白晶莹成为科右中旗刺绣扶贫计划的推动者,同时也成为当时唯一的刺绣培训老师。

  回忆起第一次培训课,现场的每个细节、每张面孔,白晶莹都清晰记得。原本可容纳100多人的教室,一下子来了300多人。妇女们有的坐在窗台上,有的蹲在地上,都嚷着要听“白老师”讲课。

  从起初的上课时心不在焉、说走就走,到后来的下课后围着白老师问,“绣一朵花真的能挣到20块钱吗?”

  “能,一定能!只要我们一起坚持!”白晶莹坚定的语气让妇女们对巧手致富这件事动心了,也上心了。

  绣花不能心急,但老百姓摆脱贫困的心却很急。对蒙古族刺绣产生浓厚兴趣的妇女们开始尝试拿起绣花针,跟着白晶莹学习刺绣。

  5年来,白晶莹的足迹遍布科右中旗的12个苏木(镇、乡)、173个嘎查(村),并集中设立了51个产业村,举办了130余期蒙古族刺绣培训班,培训绣工1.6万人次。

  “刺绣是件幸福的事情,五颜六色的丝线一根一根地映入眼帘,我们的生活定会像花朵一样五彩缤纷。”在刺绣的世界里,白晶莹为妇女们描绘的场景如梦似幻,然而课堂之外妇女们的绣品如何走出科尔沁大草原,为她们带来切切实实的收入,则是另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蒙古族刺绣产业也给我们这些返乡大学生提供了就业机会。”大学生创业就业扶贫服务协会主席、刺绣车间负责人杨福林说。起初只有16名大学生来报名,开拓市场对于这些涉世未深的大学生来说也并非易事。为此,白晶莹不断引导、鼓励他们要有信心、决心,更要有创业精神和奉献精神。

  在不断地摸索中,“企业+协会+基地+农牧户”的产业运营模式逐步形成。白晶莹推动成立了大学生创业就业扶贫服务协会、图什业图刺绣产业基地、沃尔墩刺绣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图什业图民族手工艺协会等机构,负责收购农牧户的绣品,经基地加工成服装、手袋等商品对外出售。

  2018年,白晶莹出任科右中旗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同时被正式任命为科右中旗蒙古族刺绣产业专项推进组组长。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营销团队以每月建立一个实体销售网点的速度,迅速在全国建立了37个销售网点,产品逐渐打开了销路。

  2019年4月,科右中旗退出国家级贫困旗县序列。截至2019年底,参与刺绣产业的2.1万名妇女中2895名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均年增收2000元以上,500余名绣工人均累计收入达到5万元以上。

  如今,科右中旗蒙古族刺绣已经走上了“助力百名大学生返乡创业、培养千名刺绣技能艺术人才、带动万名妇女参与”的产业化发展道路。围绕“吃生态饭、做牛文章、念文旅经”的发展思路,科右中旗精心打造蒙古族刺绣文化博物馆,把1072种刺绣产品分为七大系列向游客展览展示,使蒙古族刺绣成为当地文化旅游的一张特色名片。

  12月12日,白晶莹来到科右中旗乌逊嘎查王金莲的家,看见院门口种植的大红花格外鲜艳,屋子里一幅刚完工的牡丹花盛开图也是红红火火,而“刺绣女能手”的荣誉肩带和王金莲亲手绣制的刺绣作品都被摆放在家中的重要位置。“这就是我们脱贫户如花一样的幸福生活啊!”看到这些,白晶莹欣慰地说道,刺绣不仅充实着她们的生活,更装点着生活。

  谈及如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工作有效衔接,白晶莹说:“要发挥人才作用,进一步助力大学生返乡创业就业,培养千名刺绣技能艺术人才带头促进产业发展,共同努力创造出美好未来。”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 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新闻·广告
   第04版:国内新闻
   第05版:论道
   第06版:首府
   第08版:地方盟市
自治区宣讲团深入内蒙古财经大学宣讲
自治区总工会召开十一届四次全委会议
稀土高新区:好事实事“贴心办” 服务企业“零距离”
陈宝玉:投身公益 履职尽责
赤峰市人才和创新大会达成科技合作协议21项
白晶莹与绣娘的“共富之约”
智慧绿色运输
以党代会精神为统领做好新发展阶段“三农三牧”工作
要闻简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