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8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厕改:小角落的大革命

  □本报记者  薛来

  “‘一个土坑两块板,三尺土墙围四边’,这是以前我们农村的厕所。”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红庆河镇纳林希里村村民刘翠英笑着说,“如今,家里安装了水冲厕所,方便又卫生,我们也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啦!”

  厕所是人们生活的必需空间,也是社会文明程度的一面镜子。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鄂尔多斯市乡村振兴局接续推进农村牧区“厕所革命”,优化人居环境,牵头推进2022年户厕新建改造工作,并已将本年度4228个户厕改造任务分解至各旗区,组织旗区制定年度改厕方案、开展改厕产品甄选、备工备料。越来越多的农牧户相继用上了干净卫生、功能完善、美观雅致、方便实用的新式厕所。如今,乡村里的卫生间不仅有“颜值”,而且更有“品质”。

  “原来的厕所都是露天旱厕,夏天有蚊虫叮咬,冬天冻得受不了,对于我们老年人来说特别不方便。”曾经的如厕问题让纳林希里村村民张银贵苦不堪言,“自从开始户厕改造,我就跟家里人说,无论花多少钱也要改。看看现在,我们不光用上了冲水马桶,还能在卫生间里洗澡呢!”

  今年,伊金霍洛旗乡村振兴局经过长期考察,了解到微动力水冲厕所新模式。据介绍,这种厕所既能解决污水收集问题,又能将处理后的粪便污水还田,很适合当地实际情况,于是开始在符合条件的住户推广安装户外新型水冲厕所,并配备小型微动力一体化生物净化污水处理设施。“粪便污水经过处理后,不仅没有味道,还可以直接当成肥料使用,很受村民们欢迎。”纳林希里村党支部书记张鑫介绍,“全村常住户231户538人,目前所有住户户厕全部改完。”

  纳林希里村隔壁的哈达图淖尔村也在推广微动力新模式的户外水冲厕所建设。“全村常住户220户,去年已经完成了所有住户的厕改工作,其中有90多户属于新改建的旱厕。为了让村民们的卫生间更加好用、实用,今年,村里争取项目资金支持,计划将所有旱厕改造成水厕。”村党支部书记崔光胜告诉记者。

  据了解,伊金霍洛旗按照“户外补贴、户内自筹”的原则,集中户每户补贴4500元、分散户每户补贴3500元,发挥农牧民主体作用,因地制宜、科学引导,采取管网输送、收集转运、黑灰分离、生物降解等方式统筹推进“厕所革命”,力争达到建成一座,合格一座,让新建和改造的厕所用得住、用得好,让“厕所革命”真正成为民生工程、民心工程。  

  前几天,鄂尔多斯市乡村振兴局在达拉特旗乡村振兴学校组织开展了全市“厕所革命”专题业务培训,自治区农村改厕相关专家作专题授课,授课内容系统全面、重点突出,对下一步如何抓好农村改厕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方法。

  培训期间,与会人员观摩了达拉特旗树林召镇张铁营子村户厕改造情况。在村民刘玉莲家中,整洁有序的庭院,干净明亮的门窗,让所有人称赞不已。进入她家的卫生间,冲水马桶、热水器、花洒一应俱全。“我家的生活条件和你们城里人有区别吗?”刘玉莲的一句反问,让大家禁不住笑出了声。“原来只有在过年的时候才能洗一次澡,现在天天冲一下,别提多舒服了!”她的话再次逗乐了大家。

  记者了解到,达拉特旗科学制定多种建设模式及相应的补助方案,“菜单式”模式供农牧户选择。按照中央农村“厕所革命”整村推进奖补资金和自治区“厕所革命”专项资金分别为水厕 3300元/户、旱厕2000元/户,市级再奖补水厕1200元/户、旱厕1000元/户,农村牧区公厕每座15万元的标准奖补。达拉特旗致力于农村牧区“厕所革命”,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努力让农村牧区更宜居、让农牧民生活更美好。

  小厕所、大民生,鄂尔多斯市持续把“厕所革命”作为乡村振兴重点工作来抓,2013年至今,各级财政支持改建户厕9.7万个,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69.8%,连续2年在全区人居环境整治考评中名列第一。

  “今年,按照自治区农村牧区‘厕所革命’工作推进会议精神,我市在高质量完成户厕改造任务的基础上,持续开展户厕摸排整改,对已建成户厕实行常态摸排、动态整改、销号管理,做到对标对表、查漏补缺,持续健全维修服务体系,不断提升管护质量,进一步巩固‘厕所革命’工作成果。”鄂尔多斯市乡村振兴局局长都日斯哈拉说,“下一步,我市将坚持以户厕改造问题摸排整改‘回头看’工作为抓手,积极推进‘厕所革命’,着力改善人居环境,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新闻·广告
   第04版:国内新闻
   第05版:区域新闻
   第06版:通辽
   第07版:云上103
   第08版:乡村振兴
〖看台〗
厕改:小角落的大革命
搭建智慧平台 精准田间管理
“超人”王超
树皮画里话增收
〖速读〗
品种改良“金钥匙”打开肉羊养殖“致富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