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林郭勒日报记者 刘耀华
日前,在2023锡林郭勒盟第18届赛畜会上,来自苏尼特左旗查干哈达畜牧业专业合作社牧民格希格都仁的华西牛公牛犊通过拍卖,以8.8万元的高价成交,刷新了锡林郭勒盟举办赛畜会以来的新纪录。
他家另一头华西牛公牛犊也以6.7万元的高价成交。虽然购买两头公牛犊就花了15.5万元,但吉林省德信生物工程有限公司负责人李成侠觉得这买卖太值了。他说,锡林郭勒盟培育的华西牛遗传性能稳定、生产性能良好,具有很高的市场价值。
2021年底,华西牛通过国家农业农村部审定并正式命名。仅仅过了一年多的时间,华西牛不仅成为锡林郭勒盟各个牧业旗养殖大户的首选,更是成为吉林省德信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等国内各省市养殖企业的新宠。
刚被命名就这么“牛”?华西牛“牛”在哪里?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华西牛是我国农牧业科研工作者43年坚持不懈,在乌拉盖管理区地方、企业、牧民的共同努力下,培育成功的我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专门化肉牛新品种,是属于我们中国人自己的肉牛品种。
“华西牛的育种过程艰辛漫长,育成后期的选育、提高、推广任重道远。”锡林郭勒盟农牧局局长张艳臣说。
“华西牛既适应北方又适应南方,生长速度快、适应性强,日增重、屠宰率、净肉率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华西牛的培育突破了基因组选择技术的封锁,将显著提高肉牛的生产性能和育种供种能力。”
“华西牛为肉牛种源国产化提供了重要的种质保证,优秀个体冻精可以对外出口,具有产业核心竞争力和国际市场竞争力。”这是学术界、企业界各方对华西牛优点的一致肯定。
当我们站在乌拉盖管理区贺斯格乌拉牧场白铁柱家的牧场上,看着那一头头体型壮硕、毛色光亮、外貌一致的华西牛,听着白铁柱对它们的介绍时,■下转第3版 ■上接第1版 更明白了华西牛之所以被称为中国“好牛”的优势所在。
“我家有115头华西牛,去年专门留下15头公牛犊没有出栏,到现在已有15月龄,仅凭饲草喂养,每头二岁牛的体重平均达到650公斤,比土种牛重了将近一倍。”白铁柱说。
就在华西牛成功命名后,锡林郭勒盟出台了《关于加快形成华西牛产业优势工作方案》,其中提到,华西牛的命名为我国肉牛产业发展提供种源保障,对打破优质肉用种牛进口依赖,助力畜牧业提质增效、农牧民增收和提升国产种牛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深远战略意义。
作为华西牛的培育地——乌拉盖管理区为加快推动华西牛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准确把握政策导向和市场环境,通过组建地方性华西牛育种协会,扶持肉牛养殖专业合作社,扩大华西牛育种核心群规模,举办种公牛拍卖会等多种方式,让更多的养殖户认识华西牛、选择华西牛,也让华西牛带着名气和“牛气”,从天边草原走向全国多个地区。
2022牧业年度,乌拉盖管理区华西牛存栏规模达3.4万头,核心群22个,扩繁群4个,核心群群体规模达到7000头,占全国华西牛核心群存栏的64%以上,已采集育种数据28万余条上传国家肉牛信息数据库;锡林郭勒盟8个旗县遴选了16户华西牛育种群,规模达到2000头。
锡林郭勒盟在加快形成华西牛产业优势中,不仅得到了自治区的大力扶持,还争取国家和自治区种业振兴资金3775万元,启动实施的9个项目正在全力推进。
按照计划,到2025年,全盟华西牛育种群牛达到2.2万头,核心群牛达到1万头,分别占全国规模的70%和60%;建成华西牛种牛场15处;全盟范围内推广应用华西牛冻精60万支,占全国华西牛存栏的60%;累计培育华西牛采精种公牛262头,占全国华西牛釆精种牛的52%;推广华西牛本交种公牛4500头,占全国华西牛本交种公牛的80%以上。
围绕华西牛持续选育、良种扩繁和推广应用,今年的3月18日,锡林郭勒盟农牧局与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签署了“锡林郭勒盟华西牛选育推广合作协议”;6月中旬,3000枚制作胚胎、2000枚移植胚胎已完成;6月底,全盟56个华西牛核心群的筛选已完成;截至7月17日,乌拉盖管理区与合作企业已累计生产并库存胚胎1800枚,开展胚胎移植1344头;目前,华西牛冷冻精液采购已完成政府采购招标评标工作,乌拉盖管理区种公牛站建设项目已完成工程量的85%,将于12月底竣工……
通过完善“核心育种场+种牛场+核心群+扩繁群”四级良种肉牛繁育体系,加快建设国家级华西牛种源基地,推动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锡林郭勒正在建设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中彰显着时代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