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6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毛猴:方寸间浓缩世间百态

毛猴作品《马上封侯》。
毛猴作品《延年益寿》。
毛猴作品《糖葫芦》。
成群制作毛猴作品。
毛猴作品《伏天吃瓜》。
毛猴作品《财源广进》。
  □文/图  本报记者  高瑞锋

  坐在沙发上,成群右手拿着一个辛夷(玉兰花蕾的中药名为辛夷),左手用镊子把一个小小的蝉蜕粘在了辛夷上……很快,一个惟妙惟肖、四肢舞动的猴子形象便出现在记者眼前。

  这就是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旗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土默特毛猴,今年28岁的成群是这个项目的传承人。

  毛猴,来源于老北京,至今已有上百年的历史,2009年,毛猴制作技艺被列入北京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老舍夫人胡絜青曾经形容毛猴:“半寸猢狲献京都,惟妙惟肖绘习俗。白描细微创新意,二味饮片胜玑珠。”

  百年历史   源自民间

  “毛猴被称作‘立体的漫画’,制作毛猴的原材料主要靠蝉蜕、辛夷、白芨和木通这四味中药材组合而成,按人的肢体特征粘接成各种形态的猴像,成为供人们玩赏的精巧民间艺术品。”成群说,毛猴工艺源于北京,它不是产生于工艺作坊,而是产生在老北京的一家中药铺,并且还有一个有趣的传说。

  相传在清同治年间,宣武门外骡马市大街的一个药铺掌柜尖酸刻薄,经常打骂店里的伙计,大家敢怒不敢言。有一天,药铺里一个小伙计又挨了骂,晚上在拨弄药材的时候,偶然发现蝉蜕(知了羽化后的蜕壳)尖尖的头壳和细小的四肢像极了尖嘴猴腮的账房先生。于是,他选取了辛夷做躯干,又分别截取蝉蜕的鼻子做脑袋,前腿做下肢,后腿做上肢,用白芨一粘,一个尖嘴猴腮、活灵活现的账房先生就出现了,师兄们看到这个“账房先生”,都说极像。因为辛夷表面上有一层密密的灰褐色绒毛,和猴子的身躯极为相似,人们就把它叫做毛猴。就这样,世上第一个毛猴诞生了。

  小伙计做的毛猴无意间被掌柜看到了,精明的掌柜看出了商机。他让伙计把制作毛猴的药材单独挑选出来,取名为“猴料”,让大人们买回去做给孩子玩儿。没想到,越来越多的人喜欢上了这个造型奇特的中药猴儿。微乎其微的材料成本、简单的制作工艺,让毛猴迅速风靡北京城。

  成群说,在过去北京的庙会上,“买‘猴料’,粘毛猴”曾是过年必有的一景,无论穷富,家长都会为自己的孩子买一只毛猴过节,它是北京孩子最重要的玩具之一。

  工艺简单  选料讲究

  成群说,制作毛猴的工艺并不复杂,制作工具也非常简单,一把小刀、一把剪刀、一把镊子就能做毛猴,但准备工作却很重要。4味“猴料”虽然很常见,但是选料十分讲究。蝉蜕要选取没有残损、没有断裂的,尤其是蝉蜕的头,要晶莹剔透才行。辛夷则更讲究,要不发霉、不畸形、毛茸效果好、饱满不易碎裂的。

  “猴料”选好后,制作前还需要稍微加工一下,蝉蜕的头和脚要剪下来,放到温水里浸泡软化后,把需要的前腿和后腿拿出来,摆好所需要的角度晾干,之后剪去多余的地方。制作毛猴时,首先要剪掉辛夷的头和尾,再把蝉蜕已经晾干的前腿和后腿用镊子夹着蘸了白芨熬成的糊糊或乳胶粘上去,等晾干了,一件毛猴作品也就完工了。

  “毛猴制作重在拟人,虽然它的面部没有表情,但是,性格和情绪都通过肢体来展现。”成群说,毛猴本身不适合添加过多装饰,作品要有情有景,靠的是合适的布景、衬物、道具。

  常言道,“七成的道具,三成的毛猴”。在不同道具的衬托下,成群制作出了一个个妙趣横生、场景各异的毛猴:一颗毛桃道具、一个“寿”字道具,一个毛猴双手作揖,场景喜气盈盈;3枚铜钱道具、一颗白菜道具,两个毛猴各持一幅对联,便是财源滚滚的寓意;一个毛猴右手持着拐杖,另一个毛猴右手挽着老伴儿的左臂,“老来伴”的意味飘然而出……

  坚持不懈  精进传承

  如今,制作毛猴工艺品的爱好者分布在北京、天津、河南、河北、山西、内蒙古等地。成群的外曾祖父是辽宁人,是一名做药材的生意人,也特别喜欢做手工技艺。他对民间流传的毛猴制作技艺爱不释手,一做就是三四十年。成群制作毛猴的技艺其实是跟他的舅舅学来的。

  回忆起最初学习毛猴制作的经历,成群说最难的就是手上力度的把握,手轻了胶水沾不住没法定型,手重了又容易把蝉蜕捏碎了,因此最初的时候,天天做坏好几个。不过成群从来没想过放弃,从十几岁开始,他每年寒暑假坚持制作,还去大召广场摆过摊出售毛猴作品;他也会主动向出名的毛猴制作匠取经学习……如今,他制作毛猴的技艺已经颇见功夫,小有名气的土默特毛猴准备继续申请呼和浩特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采访当天,成群家里正在盖房子,计划专门做一间制作毛猴的工作室。这期间他也没闲着,参加了好几次非遗进校园活动,给孩子们普及毛猴制作。他5岁的侄女也很喜欢毛猴,每次来都会盯着那些工艺品看很久。说起这些,成群的神情高兴了起来,他坚定地说:“这门技艺虽然不能产生多么大的经济效益,但是因为喜爱,我会一直把它传承下去的。”

  有着百年历史的“毛猴”,通过幽默活泼的肢体语言,惟妙惟肖地记录了人生百态,真实地再现了富有中国风土气息的市井文化,并将猴子的天然情趣与艺术完美融合在一起,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或许,这就是毛猴这项非遗传承下来的重要原因。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要闻
   第05版:论道
   第06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家园
   第07版:区域新闻
   第08版:阿拉善
《树梢上的中国》: 年轮与上下五千年
毛猴:方寸间浓缩世间百态
非遗保护传承关键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