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前,在自治区政协副主席罗志虎的带领下,各盟市政协主席、秘书长和有关旗县(市、区)政协主席先后深入兴安盟、通辽市、赤峰市18个基层委员之家、委员工作站(室)进行现场观摩。3天的行程里,观摩团进社区、入企业,踏访委员工作室,身临协商议事厅,边看边学,现评现议,用一场解放思想之旅,寻经问道之行,解码兄弟盟市政协的经验做法,以“他山之石”推动政协协商在基层更加规范、有序、有效开展。
基层是国家治理的末端,是服务群众的最前沿。如何充分发挥政协专门协商机构作用,完善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制度机制,推动政协协商向基层延伸,是摆在各地政协组织面前的一个课题。
近年来,自治区政协持续健全完善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制度机制,搭建协商平台有效服务基层治理,引导盟市旗县政协把工作重心聚焦到基层协商上,全区共建成委员工作站(室)2100余家,让政协协商一步步走进群众生活,让协商之花遍开北疆大地。
党政重视 高位推动
自治区党委高度重视政协工作,先后印发《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盟市、旗县(市、区)政协工作的实施意见》,对推进政协协商与基层协商有效衔接提出明确要求,为政协组织高质量开展工作提供重要遵循。
自治区政协始终把委员联系界别群众、政协协商与基层协商有效衔接作为一项重要履职工作,多次召开党组会议、主席会议研究部署;根据内蒙古幅员辽阔、东西跨度大、情况千差万别的实际,通过出台《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协工作大纲》,制定《完善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制度机制的实施意见》,编印《政协工作手册》等,对政协协商与基层协商有效衔接作出明确规定。
各级政协也积极争取党委支持,推动各级党委将这项工作纳入总体部署。包头市在全市83个苏木乡镇(街道)成立政协工作委员会,明确谁担任苏木乡镇(街道)党(工)委专职副书记,谁就是政协委员、政协工委主任、政协工委党支部书记、委员联络站站长;乌海市明确各镇(街道)党(工)委书记担任政协协商基层议事会议召集人,各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是政协协商基层工作第一责任人;通辽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委员履职平台建设工作,每年将160余万元的履职平台运行经费列入财政预算,为政协履职提供有力保障。
融合渠道 搭建平台
如何发挥政协各界别优势,更好服务群众?全区各级政协创新打造出了许多富有地方政协特色的履职品牌。
“政协+法院”能擦出什么样的火花?6月14日,全国省级政协中首个“民商事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在自治区政协机关启动,聘任政协委员担任特邀调解员,参与法院民商事纠纷调解工作。这也是自治区政协联合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贯彻落实新时代“枫桥经验”,在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发挥政协作用、展现委员作为的一项具体举措。各盟市、旗县政协积极行动,推荐1300名政协委员聘任为特邀调解员,依照法律法规及相关程序参与法院民商事纠纷调解工作。8月15日,全区“政协+法院”民商事纠纷多元化解工作交流会在自治区政协召开。自治区政协党组书记、主席张延昆和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院长杨宗仁作工作安排。
呼和浩特市政协推动“党建阵地”和“协商平台”深度融合,依托街道(乡镇)党群服务中心、各界别、各类组织和机构建立委员工作站(室)219个,构筑起政协组织向基层和各界别、各领域、各行业延伸拓展的一线协商平台。
包头市政协坚持“一个品牌、全市共建”原则,打造具有政协特色、贴近基层群众的“面对面好商量”协商品牌,通过“一盘棋”布局、“一条心”推进,请群众说事、与群众议事、帮群众办事。
兴安盟政协巧用“兴安微协商”协商品牌,围绕党政关注的焦点、群众关心的热点、基层治理的难点,坚持“小切口、大民生”,扎实开展基层协商活动,切实解决了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
赤峰市政协倾心打造了“赤诚协商”这一推动政协协商向基层延伸的创新平台载体,引导各级政协委员主动参与到赤峰市基层社会治理中,协助党委、政府做好推动发展、化解矛盾、凝聚人心等工作。
围绕鄂尔多斯“暖城”形象,鄂尔多斯市政协找准政协协商与基层协商有效衔接切入点,合力建设“宣传政策推动落实平台、建言献策凝聚共识平台、化解矛盾促进和谐平台”,以“暖城协商”品牌为引领,上下贯通、一体推进,扎实有效开展各类协商活动。
阿拉善盟政协着力培育“善议协商”品牌,构建“1+3+5”工作框架,推动全盟政协协商向基层延伸工作,由开篇布局进入到提质增效、固化机制、扩大影响的深化阶段。
同为助推口岸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2023年,满洲里市与二连浩特市政协共同发起成立了“口岸政协共建联合体”,通过联合确定协商课题,联合开展调研考察、协商活动等,共同为推动口岸城市高质量发展贡献政协智慧和力量。
此外,新巴尔虎左旗政协针对牧区人口稀少、居住分散实际,设立7个“委员流动工作站”;根河市政协针对冬季漫长、极端低温实际组建“冷级供热政协委员工作室”;集宁区政协以方便协商为目标,积极搭建“点—站—室”三维协商议事平台;乌兰浩特市政协打造红城协商“红色”品牌……从“试点”到“全域”,协商之花在内蒙古各乡镇、苏木、街道、社区绽放,协商活动不仅解决了一大批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也真正实现了“协商走出会堂”,成为“百姓家门口的协商”,使委员履职的舞台更广,工作更实、更有成色。
完善机制 规范程序
为了确保“协有形式、商有质量,协有内容、商有结果,协有机制、商有成效”,近年来,全区各级政协注重结合实际,积极探索创新,形成了诸多有益做法和经验。
聚焦“协商什么”——呼伦贝尔市政协明确了“五议五不议”的工作要求,厘清履职边界,精准确定选题;赤峰市政协在全市政协委员工作室推广“社情民意直通车”二维码、委员工作平台微信小程序,广泛收集各类民生议题。
聚焦“谁来协商”——巴彦淖尔市政协成立19个委员活动小组,“全员入委、编组下沉”,规定每组每季度至少开展1次协商议事活动;鄂尔多斯市政协选聘嘎查村(社区)干部、“两代表”“五老人士”、乡贤能人等组成协商人才库,共同参与协商活动;乌海市政协规定每次参与协商人员利益相关方代表不少于总人数的一半,公职人员不超过20%,最大限度调动各方参与基层公共事务的积极性主动性。
聚焦“怎么协商”——呼和浩特市政协出台《关于政协委员联系服务界别群众工作方案》,对委员联系界别群众的总体目标、工作原则、重点任务、工作要求作出明确规定;通辽市政协印发实施方案,明确收集议题、确定模式、开展协商、成果报送、转化落实这“五项流程”,形成“两商衔接”完整链条,力促践行见效;锡林郭勒盟政协制定了《委员履职工作规则》《协商工作规则》《委员工作室建设标准》等规章制度20余项,为推动政协协商与基层协商深度融合奠定基础。
成果转化 见行见效
通辽市政协围绕肉牛产业发展、“菜篮子工程”、壮大村集体经济等组织开展一系列协商活动,从不同角度形成高质量建言,并被党委、政府采纳,协商成果转化为具体政策文件,一大批基层关心关注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包头市政协累计开展“面对面好商量”303次,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212个,让群众真正尝到了“甜头”。
……
在内蒙古,从老百姓最关心的“关键小事”,到党委、政府十分重视的“民生大事”,都能感受到各级政协组织切实履行“协商”主责主业,促进矛盾化解在基层、力量凝聚在基层的担当作为。
形成了一批协商建议。赤峰市政协2022年被全国政协采用的31篇社情民意信息中,加大民族手工业扶持力度、深化殡葬改革等12篇信息产生于“赤诚协商”;全市45件重点提案中,加快道地中(蒙)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强乡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等18件提案来源于“赤诚协商”。二连浩特市政协围绕中蒙经济合作区建设、优化口岸通关环境、跨境电商产业发展等方面提的13条意见建议被市委、政府采纳,并制定了相应配套方案予以专项推进。
解决了一批民生实事。今年,呼伦贝尔市政协在重点旅游景区设立“委员工作室”,帮助解决旅客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帮助景区化解矛盾纠纷,此举得到各地游客充分认可;立足乌海市被评为全国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的有利契机,乌海市政协把助力一刻钟生活圈建设作为政协协商向基层延伸发力点,在改善民生、增进和谐中发挥重要作用。
凝聚了更广泛共识。呼和浩特市政协在站(室)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百场宣讲”、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内蒙古重要讲话精神等宣传宣讲活动81场、“首府政协讲堂”22期,累计受众4000余人次;巴彦淖尔市政协依托基层协商平台组织开展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暨民族团结进步同创共建”助学、“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厚植巴彦淖尔生态底色”读书分享等系列活动,密切了同党内党外人士的沟通联络,凝聚了各族各界群众共同为巴彦淖尔现代化建设的智慧和力量。
北疆金秋硕果飘香,协商之花开遍苍茫大地。自治区政协党组书记、主席张延昆对下一步工作进行强调部署,并希望,“将那些成熟的、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以制度形式固定下来,在全区政协系统推广,真正把一个个‘盆景’变成一片‘森林’,实现自治区政协工作整体水平的全面提升,以政协所能服务基层社会治理、促进自治区高质量发展。”
(李海鑫 李睿琦 梅莉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