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东乌珠穆沁旗乌里雅斯太镇都兰嘎查牧民敖特根老人的61岁本命年。
按照牧区传统习俗以及她家的生活条件,是可以大操大办的。可是,作为一名28年党龄的老党员,敖特根遵循移风易俗倡议,家里只邀请了20多位亲朋好友,举办了简单的文艺比赛,比赛奖品安排了最新出版的书籍,度过了简约却不简单的本命年生日。
“杜绝铺张浪费,提倡文明新风尚,就应该党员做表率。”敖特根表示。
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保障;文明乡风,移风易俗是关键。为弘扬文明风尚,近年来,锡林郭勒盟大力提倡移风易俗、破除陈规陋习,由基层党组织牵头、各级政府安排经费,大力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让这些好习俗在锡林郭勒草原上得以传承发扬。
“以前家里老人过寿,有钱的讲排场,没钱的硬撑门面,最后一算账,辛辛苦苦赚的钱都铺张浪费了。自从有了寿星老人集体祝寿活动,家里人不用为我们忙了,政府为我们过生日,这才是最大的‘排场’呢。”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左旗85岁老人张全说这句话的时候,满脸的幸福。
就在9月份,苏尼特左旗举办了2023年寿星老人集体祝寿晚宴,属兔的张全老人作为主角,接受全旗各族人民的共同祝福,用他自己的话说,吃了这辈子最有“面子”的一顿饭。
在苏尼特左旗,为本命年老人集体摆“生日宴”,已不是新鲜事。早在2006年,为遏制攀比之风,让老百姓把请客花费的钱省下来,该旗尝试着举办了老年人集体祝寿那达慕,着力打造尊老敬老文化品牌。
“祝寿那达慕期间,为我们免费体检送健康,还举办老年人娱乐活动,让我们充分享受到党和政府好政策带来的温暖。”寿星老人高银高兴地说,对于家庭来说,省钱省事不说,还给孩子们减轻了负担,避免了铺张浪费,让“人情味”更浓了, “人情债”也不用欠了,自己度过了一个最有意义的本命年生日。
今年,苏尼特左旗集体祝寿那达慕已连续举办了十六届,累计为全旗3403名老年人祝寿,成功打造了牧区“孝老爱亲”移风易俗项目品牌,进一步弘扬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切实推进了移风易俗。
苏尼特左旗的集体祝寿那达慕开启了锡林郭勒地区“祝寿宴”领域的改革和坚决遏制铺张浪费现象的先河,为其它地方提供了可复制、可效仿的经验。
在一座大蒙古包里,大家按照长幼次序先后向嘎查60岁以上本命年老寿星们拜寿、献哈达,由嘎查集体为过寿老人准备寿礼,老人们身着节日盛装就座,在晚辈的陪伴下度过简朴又难忘的集体寿宴,蒙古包里不时传出欢快的笑声。
■下转第6版 ■上接第2版
这一幕发生在苏尼特右旗额仁淖尔苏木阿尔善图嘎查。从2020年起,阿尔善图嘎查党支部借鉴苏尼特左旗的经验做法,以集体祝寿的形式为嘎查过本命年的老人庆寿,这一做法一经推出,便受到人们的追捧。
“过寿是草原上传承千年的礼俗。以前,谁家有寿星,大家看望一下,小范围聚一聚就了事了。但随着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一些人开始盲目攀比,动辄就到旗里高级饭店二三十桌的大肆操办,不仅自家开销大,给亲朋好友也造成了负担。”阿尔善图嘎查党支部书记宝音格希格说,嘎查能够办集体祝寿活动,靠的就是在党建引领下,通过发展产业,嘎查集体经济得以发展壮大,账上有了钱,才有底气为民办实事。
说到嘎查村集体经济,锡林郭勒交出了一份满意答卷。近年来,该盟坚持强化党建引领,聚集各方合力,通过大力推广“党支部+合作社”“联合党委+企业”“党员中心户+协会”等模式,着力培育经济增长点,自上而下投入大量资金、落实各类项目,让嘎查村集体经济逐步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良性循环发展,全面消除了“空壳村”、有效减少了“薄弱村”。如今,全盟855个嘎查村集体经济年收入全部达到10万元以上,其中,50万元以上有126个。
集体经济收入增长了,不能总让“钱趴在账上”。为此,锡林郭勒盟各地以集体经济助推乡村振兴为目标,在基层党组织的引领和带动下,把钱用在刀刃儿上,用在为民谋幸福的事业上,努力让群众得到更多实惠,共享更多红利。
东乌珠穆沁旗巴达拉胡嘎查每年从集体经济收益部分出资5000-1万元用于嘎查老人集体过寿活动,为他们赠送精美礼品、安排健康体检;恩和吉尔嘎郎嘎查每年从集体经济收益部分拿出13万元-15万元为嘎查新入学大学生发放助学金,为全体60周岁以上老人发放800元老年津贴;尚都嘎查每年拿出1万元奖励优秀村规民约示范户……
“这些鲜活的事例都是我们积极做出的尝试和探索。其目的就是通过党建引领,以集体经济为抓手,为基层农牧民谋福利,在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同时,让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在锡林郭勒草原上蔚然成风。”锡林郭勒盟委组织部副部长许国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