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时节,气温骤降。对于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绍根镇草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巴彦宝力高来说,心里格外暖和,因为这个秋天,他收获满满。“合作社种植的6700亩苜蓿草和燕麦草大丰收,今年平均亩产量达到900公斤。”巴彦宝力高开心地说。
“这个场景放在15年前,根本不敢想。”巴彦宝力高说,15年来,阿鲁科尔沁旗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和实践,终于找到了一条“生态生计兼顾、生产生活并重、治沙致富共赢”的现代草业发展之路。
阿鲁科尔沁旗地处中国北方生态脆弱带,干旱少雨、风大沙多是这里的主要气候特征。上世纪90年代已有90%的天然草牧场存在不同程度沙化退化,特别是南部阿拉迪芒哈沙带所在的绍根和巴拉奇如德地区,草原植被覆盖率不足10%。是名副其实的“黄土掺绿星”。
为改善这一状况,阿鲁科尔沁旗先后进行了以种植锦鸡儿、柠条为主的飞播直播造林工程,以种植青贮饲料为主的小草库伦建设等实践,取得一定成效,但都未能从根本上破解这一难题。
从2008年开始推广种植优质人工牧草,15年来规划面积已达110万亩,种植面积68万亩(其中紫花苜蓿51万亩),是全国集中连片种植高效节水灌溉紫花苜蓿面积最大的县域地区,目前,草业核心区植被覆盖率增长到90%以上。“以前站在这里,满眼荒凉,沙土漫天,通过这几年的人工种草,草场也绿了,养的牛羊也不愁饲草了。”阿鲁科尔沁旗绍根镇阿民温都尔嘎查星源利民农牧机械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格力格说。
“从野生牧草亩产量35公斤到目前苜蓿草亩产量800公斤以上,园区单位草场载畜量增加了60多倍。”阿鲁科尔沁旗草业示范园区管理委员会主任苏胜坤介绍,目前园区每年商品草产量达65万吨,占国内优质商品草年供应总量的六分之一,年产值达到12亿元以上。阿鲁科尔沁旗相继被评为“中国草都”“国家紫花苜蓿种植标准化示范区”。
草业的发展有效带动了群众增收。截至目前,阿鲁科尔沁旗51万亩紫花苜蓿第三茬收割已全部结束,平均亩产260公斤,第三茬苜蓿草产量达到13万吨。草业带动了阿鲁科尔沁旗绍根镇、巴拉奇如德苏木13个嘎查村200多户700多人走上致富路。
“种草就是种粮食,要立足大农业,发展大草业,充分发挥草的多功能性,提升草产业附加值。”今年6月30日,第六届(2023)中国草业大会在阿鲁科尔沁旗召开,国际农业教育科学院院士、中国畜牧业协会草业分会会长韩贵清提出对未来中国草业发展的期望。
从一棵草到一杯奶。围绕牧草种植,阿鲁科尔沁旗在高端养殖、饲料加工、生态旅游等方面做文章,已形成种、养、加一条龙及衍生产业发展的绿色产业链条。先后引进29家企业发展牧草种植加工、规模化养殖、乳肉制品精深加工。
截至目前,阿鲁科尔沁旗奶牛存栏达到5万头、肉牛存栏达到51万头,年产鲜奶26.5万吨,万头奶牛养殖产业园项目、飞鹤(阿鲁科尔沁)智能化生态产业园项目、地方特色乳制品产业中心项目正在加快建设中,完整产业集群正在形成并不断丰富。
优质牧草产业的发展,实现了生态效益、产业效益、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为农村牧区、农牧业、农牧民带来多重福利。
——生态环境质量提升。优质牧草的种植,推动了阿鲁科尔沁旗草畜平衡,2008年以前,退化草原平均亩产草约35公斤,通过治理平均亩产达800公斤以上,整个治理区年产优质牧草65万吨,解决了130万头只牲畜的牧草缺口问题,有效缓解了草畜矛盾,使全旗735万亩天然草场得到休养生息。
——农牧业发展水平提升。草企业现代化的管理、标准化的操作,带动了全旗现代农牧业逐步走进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时代,目前全旗大型指针式喷灌机1503台套、大型农用机械300余台套、机械总动力达到5.2万千瓦。优质牧草实现全产业链发展,催生了草产品深加工、肉牛羊育肥、奶业、食品加工业等下游产业和仓储物流、机械租赁、文化旅游等配套服务产业。
——农牧民收入水平提升。草产业发展之前,该旗草牧场流转费每亩仅15元,目前每亩最低75元、高的达到150元,3500户农牧民已向企业流转或合作经营草牧场50万亩,年人均增收4600元。在草企业的带动下,800余户农牧户种草18万亩,户均增收2万元以上,1000余户农牧民以土地入股21家牧草合作社获得分红,年人均增收2800元以上。
小牧草激活乡村振兴新引擎,“中国草都”金字招牌成色更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