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10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嘉靖款青花鱼缸: 民族交往的印记

  □包乌兰

  文物是打开历史记忆的钥匙,是文明交流互鉴的璀璨明珠,蕴含着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具有重要的文化内涵和时代价值。

  1983年6月,哲里木盟博物馆(今通辽市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在哲里木盟(今通辽市)科尔沁左翼中旗白音塔拉乡征集到两件明代嘉靖款青花鱼缸。

  这两件青花鱼缸均通高31厘米、口径51.8厘米、底径44.4厘米、重21000克;敞口、宽平沿、口微外撇、腹璧斜直、底心内凹、露胎;器内外施满釉,釉色呈青白色,底部无釉;口沿处饰一周如意纹,腹部绘两条大鱼和数条小鱼,间饰鱼草纹,整个画面动静呼应,生动逼真;缸口沿处双框内书“大明嘉靖年制”六字单行楷书。

  妙的是,纹饰中并没有描绘水波纹,却表现出了鱼儿嬉戏和水草荷莲随波荡漾之感,栩栩如生的游鱼穿跃在水草之间,把鱼儿柔滑的质感和迅疾穿跃的速度感表现了出来,给人感觉好似在欣赏真实的海洋世界。

  科尔沁左翼中旗白音塔拉乡是清代多罗郡王府所在地,这两件鱼缸即为多罗郡王府之物,烧制于明嘉靖年间的景德镇窑,当时只烧制了630件。

  明青花瓷的装饰,在各个时期都有不同的特点。从成化时期开始,青花瓷除了多用云龙、飞凤、海兽、莲花托八宝、花草、花蝶、花鸟纹饰外,也有用梵文装饰的题材;弘治、正德时期,则多以缠枝花卉、龙纹、八宝以及栅栏树石为装饰纹样;嘉靖时期,青花瓷的纹饰除了传统的龙、凤、花卉纹外,还盛行用婴戏图、莲花鱼藻、海马、八仙过海等纹样表现主题。在艺术风格上,成化时期的青花瓷清淡高雅,嘉靖时期的青花瓷逸趣多样,万历时期的青花瓷秀美精彩,但是不论哪种装饰纹样,都体现出了中华民族的审美和文化倾向。

  明后期的嘉靖与万历时期,因材料更新、制瓷技术升级,青花瓷的产量与质量得到大幅提升。这两个时期青花瓷纹样的特点大多是器身饰一主图,辅饰配以回纹、几何纹、花纹等纹饰。

  像这两件青花鱼缸,它们烧制于嘉靖后期,主图是“鱼游大海”,接近器身底部的位置用植物纹进行装饰,顶部口沿的位置用花纹进行装饰,用这两种纹样装饰,不仅可以突出器身的主要画面,还可以使纹样装饰上下均衡,视觉效果达到最优。

  受当时社会文化影响,嘉靖时期的青花瓷装饰主要以云藻纹为主,但是也有云鹤、璎珞纹等纹样的装饰,而万历时期的纹样装饰则经常采用婴戏作为纹样装饰的主要题材。

  在明代不同的历史时期,因色料变化,青花瓷的色调也会不同。嘉靖时期的青花瓷多采用西域的回青料为着色剂,同时与乐平的陂塘青料、瑞州的石子青料等配合使用,烧制出的瓷器最终呈现出蓝中微泛红紫的艳丽色调,特色鲜明。

  后来,因引入了苏泥勃青料等外来装饰涂料,明代中后期的青花瓷纹样装饰得到了创新。明代青花瓷的生产在明清两代长达600多年的时间里长盛不衰。

  总体来说,青花鱼缸等瓷器出现在民族地区,不仅说明明代的陶瓷业非常繁盛,更显示了各民族在经济、文化上的密切联系,展现了中国在大一统发展过程中,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兼容并蓄的深厚历史。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要闻·广告
   第05版:要闻
   第06版:首府
   第08版:生态环保
   第09版:北国风光
   第10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家园
   第11版:收藏
   第12版:公益广告
蒙古族刺绣:指尖飞花绣融合
嘉靖款青花鱼缸: 民族交往的印记
非遗保护需要守正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