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小孩小孩你别哭,过了小年就杀猪!”盼望一年的大年终于要来了,谁个不激动呢!那时的我们一到腊月就盼着过大年,因为过大年就能穿上新衣服,就能吃上猪肉,就能吃上饺子,就能放上鞭炮,就能看秧歌,就能拿着冰车去滑冰,就能自由自在,即使犯了错误也会得到父母的宽容,即使把碗打碎了,父母也会说碎碎(岁岁)平安……
至今想起小时候过大年,还禁不住把舌头伸出来,在嘴唇上下转一圈。
父亲是很有些文化的,一进腊月,父亲就向我们吟咏王安石的《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那时,父亲就告诉我“屠苏”就是屠苏酒,饮屠苏也就是喝酒。古人在过大年的时候,用桃木板分别写上“神荼” “郁垒”二神的名字,或者用纸画上二神的图像,悬挂、嵌缀或者张贴于门首,意在祈福灭祸。父亲说,桃木有压邪驱鬼的作用。就是这最早的桃符演变成了春联,一直沿袭至今。父亲说,古人过大年是很讲究的。
大年不是一下子就来到的,它有一个准备期。其实,腊八就是大年的序幕了。腊八这一天,几乎家家喝粥,这种粥就是腊八粥。腊八粥又称七宝五味粥、大家饭等,是一种由多样食材熬制而成的粥,食材包括大米、小米、玉米、薏米、红枣、莲子、花生、桂圆和各种豆类。那时候我们小孩一心想着过大年,所以对于腊八粥不太感兴趣,总觉得喝粥有些对不住盼了一年的大年。至于腊八节的民俗,我们小孩子根本就不去问,等大年还觉得慢呢。
大年来的磨磨蹭蹭,熬过了腊八,后面还有腊月二十三的小年,还别说,这小年还真的沾上“年味”了,小年是过年的开始。我们这些小孩子开始活泛起来。“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称猪肉;二十七,杀年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后晌闹一宿……”我们数着日子,背诵着歌谣,盼着过大年,有时甚至在梦里都被过大年的喜悦笑醒了。
小年这一天,我们终于放上了鞭炮,但也只是一小串,父亲说,要留着过大年放,剩下的要冻上,冻好的爆竹才耐响,才脆生,才洪亮。至于把剩下的鞭炮都藏在哪里,我们就不知道了。几次,我们房前屋后寻找,也没有找到。
这一天还是祭灶节,家家都要在这天行祭灶礼。祭灶歌唱到:“灶王爷,本姓张。骑着马,挎着枪,上上方,见玉皇,好话多说,赖话少讲,再要瞎说,给你粘上!”父亲说,灶王爷是玉皇大帝派下来专门察访民情的,在小年这一天,要上天汇报每家的所作所为。所以,要在这天祭祀灶神,供肉、糖果之类。父亲说,要想让灶王爷汇报时“嘴甜”,必须要用糖果堵住他的嘴。父亲边作揖,边念叨:“灶王爷上天,好话多说,坏话少言。”父亲告诉我,灶王爷能说好话,老天爷也就会赐福给咱们家了。然后,父亲就鸣放鞭炮,全家吃灶糖。
吃着灶糖,我背诵祭灶歌:“腊月二十三,多念张灶王,身跨乌骓马,香烟送上天,上天见玉帝,双手举表章。玉帝忙开口,叫声张灶王,哪方人行善,赐他好风光……”
房屋大扫除是在腊月二十四进行的。扫房一定要彻底,衣物被褥、锅沿灶台、缸盆碗罐、厅堂仓房等都要清扫一遍。要打门窗,被褥衣物、炕席都要拿出去晾晒。
做豆腐,杀年猪,吃猪血肠子,吃杀猪菜,临年帮近,还要杀鸡,把“蘸上(专门喂养)”的鸡杀掉冻上,准备年三十和鱼一起上的那道菜叫“吉庆有余”。
腊月二十七这一天,还有“铺新席”的习俗,也就是换炕席,说是“见见新,翻翻身。”铺新炕席要在炕头一侧的一角绑一块新红布条,以添喜气。当时日子虽不富裕,但浓浓的年味,却让人生发出许多幸福感。
东北一到大年,有蒸干粮的习俗。蒸年糕、蒸豆包、蒸发面,“干粮吃到正月十五,庄稼人来年不受苦。”“干粮吃到二月二,过年粮食满盆罐。”这些说法,还是反映了农民对富足生活的渴望。
俗语有“不蒸馒头也要蒸(争)口气”,过大年前要蒸出几锅馒头,还有蒸蒸日上、红红火火的意思。新正大月,亲朋好友来了,把馒头、豆包、年糕一熥,再炒上几个菜,烫上一壶酒,就可以成席了。
置办年货是过大年的必要准备。从小年到过大年,人们忙着赶集,买鞭炮、针头线脑、香、彩纸、年画、衣服鞋帽、水果蔬菜等等,过大年要用的东西都得采买好,因为正月里人们都忙着过年休闲,很少有人经营商品。
写春联,贴春联,是过大年不可缺少的内容。过去,识字的人不多,对春联的内容不知晓,在张贴的时候,常常闹出笑话。“向阳门第春常在,积善人家庆有余”“天高悬日月,地厚载群生”“牛似南山虎,马如北海龙”“大羊年年盛,小羔月月增”。住宅、庭院、猪圈、鸡窝、门前大树、磨盘、碾子、水井、水缸、粮囤、炕头等等,都要贴上喜庆吉利词语。
贴门神,贴年画,贴挂钱儿,贴窗花,贴福字,都是营造过大年喜庆祥和的气氛。
祭祖,守岁,也是不可遗漏的内容。按照传统习俗,年三十子夜时分,接神、祭祖、放鞭炮,鞭炮声响彻夜空,放完鞭炮,长辈坐在炕里,晚辈在地上面对长辈磕三个头,说“过年好”“过年吉祥”,长辈赏给晚辈压岁钱,然后全家就可以围成一桌吃饺子了。
除夕夜,到处充满人性的光辉。人过年,畜禽也要喂一次“年夜饭”,便给牲口添草料,口中边念叨:“打一千,骂一万,三十后晌供顿饭。”喂狗时,要手拿笤帚,象征性扫地,念叨 “里扫外扫,看家护院。”让狗看好家,护好院。
正月初一要拜年,晚辈向长辈行礼、拜年或磕头。正月初五叫破五,各种禁忌就全部解除。正月初七为人日,俗称人兴日子。到了正月十五,就是传统的元宵节了。
天上一轮明月,人间万盏彩灯。华灯盛照人月圆,元宵节是春节的隆重结尾。到现在,我还是有些不太明白,元宵节为什么要闹呢?莫非是热热闹闹的日子就要过去了,这是大年的结束,所以才要在月儿圆的时候,来一次告别?元宵节过后,就是平平淡淡的日子了。这个时候,父亲就会说,年也过了,节也过了,开始好好过日子吧。母亲在一边搭腔,好过的年节,长长的日子啊。
父母的一句感叹,让我一生记住了什么是庄户人家的生活,什么是生活的幸福与磨难,人生的日子究竟该怎么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