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时节,北疆大地依然覆盖着白雪,等待着春暖花开。
杨振奇赶在龙年新年之前,又一次来到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砒砂岩区。在这里,他一直以来都在进行土壤侵蚀机理和防治技术的研究。
1993年出生的杨振奇2020年毕业于内蒙古农业大学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从这份遥感影像来看,这片区域大部分是绿油油的,看似生态环境不错,但一遇到暴雨就会发生严重的水土流失,沟渠里农牧民的家就会被冲毁。”杨振奇指着一幅遥感影像分析道。
上世纪中期,准格尔旗水土流失面积7114平方千米,占总面积的92.5%,每年向黄河输送泥沙上亿吨,成为黄河中上游地区重要的输沙源之一。严重的水土流失,让全旗可利用土地逐年减少,大部分农牧民搬离了这里。
有人选择远离,有人却选择靠近。杨振奇参加工作以后,在水利部牧区水利科学研究所搭建的广阔平台支撑下,继续着长期定位观测研究。
一双双穿破的胶鞋、一袋袋沉重的土样、一组组观测试验的数据,都见证了杨振奇的坚持和成长。在同事的帮助下,他系统理清了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下,砒砂岩区生态服务功能与土壤侵蚀的协同演变规律,针对性的研发了砒砂岩区小流域水土保持对位配置、微生物-植被-工程坡面综合治理技术、沟坡裸岩水蚀防治技术等多项技术。
在多年的野外实践中,他遇到了砒砂岩区水土流失治理的瓶颈,部分地区人工植被出现衰退死亡现象,植物稳定性维持机制不明确,治理成效难以持续,而现有研究中关于基岩岩性与植物稳定性维持方面的研究较为薄弱。要突破这个难题,需要通过大量的野外调查和前期试验,他尝试以基岩岩性特征为切入点,希望揭开基岩岩性对植物水分利用和稳定维持机制的影响。然而成功并不能一蹴而就,3年间杨振奇经过了多次的失败,却在执着与精研中有了收获,该项研究最终获得国家自然基金青年基金项目的资助。
水土流失治理只为山川换颜水土重生,杨振奇仍在为此而奋斗与坚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