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8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辣语】

  近日,一则“西安一女子给同事下药”的短视频在网络上快速传播,视频内容为“女子因同事发烧不吃药,担心同事请假。自己不愿接手其工作,便向其水杯投放退烧药,后获得同事谅解”。警方调查发现,短视频系赵某摆拍后发布,依法对其给予行政处罚,并进行批评教育。

  ——据《法治日报》

  锐评:当前,短视频已成为公众娱乐消遣的重要途径,但娱乐应有底线,不能为了博取关注摆拍造假、误导公众、混淆视听,否则必然会受到处罚。

  近日,有网友发视频称,重庆市一名男子在小区内“挂脖”锻炼时发生意外离世。目击者称,他是在网络视频中学来的方法,将脖子挂在健身器材绳索上锻炼。

  ——据光明网

  锐评:随着“健身热”的兴起,锻炼身体的形式也五花八门,但如果不了解如何科学健身,非但达不到健身目的,甚至有可能适得其反、危及生命。

  近年来各地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农村基础设施短板逐渐补齐,受到基层干部群众欢迎。但与此同时,某些设施中看不中用,或者荒废闲置,不仅造成资金资源浪费,也会影响农业生产开展。

  ——据新华网

  锐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必须秉持科学的态度、务实的作风,确保每一分投入都能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效益。

  “查重过了吗”“论文降重了吗”……快到毕业季,毕业生之间的“问候语”悄然发生了变化。出于对学术不端行为的约束,查重率是衡量论文原创性的重要指标。为了让毕业论文顺利过关,不少学生自行付费购买查重服务。然而,五花八门的查重渠道、良莠不齐的查重结果、水涨船高的查重费用等,让毕业生们很心累。

  ——据《半月谈》

  锐评:论文查重目的是防止学术不端,不应该被某些别有用心的人当成逐利的生意。相关部门和高校也当加强合作,通过提供更权威、更科学、更便利的查重系统减轻学生们的负担。

  大部分手机App在首次下载使用时,点击“我已阅读并同意用户协议和隐私政策”是常规操作,但不少人为了图省事可能并不会真的阅读用户协议,进而忽视了这些问题:App通过隐私政策会获取哪些个人信息?App提供服务必须收集这些信息吗?App是如何存储利用这些信息的?

  ——据《工人日报》

  锐评:针对一些App强行或者过度收集个人信息的问题,已有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App的运营方理应严格遵守,主动改善服务。用户也要增强维权意识,保护自己的隐私,倒逼App运营方合规经营。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要闻
   第05版:科技
   第06版:赤峰
   第07版:旗县融媒
   第08版:评论
为技能人才架起成长阶梯
信任是最大的尊重
加强监管
吾日三省吾身
【辣语】
雨中的思政课
让“饭圈文化”的喧嚣远离体育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