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6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引领推进北疆文化建设

  核心提示

  ●按照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使命要求,进一步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根植在北疆大地上的优秀文化在新时代活起来、火起来

  ●把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有机结合起来,着力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夯实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思想基础

  ●打造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用各族人民喜闻乐见的形式讲好内蒙古故事,做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

  □康建国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准确把握世界范围思想文化相互激荡、我国社会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趋势,提出一系列关于文化建设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形成了习近平文化思想。对于内蒙古而言,以高质量文化建设助推高质量发展,必须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引领,发挥北疆文化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中的凝聚作用,按照“两个结合”的实践要求,探索边疆民族地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共同富裕的发展模式。

  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塑造北疆新形象

  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最稳定的精神基因。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精彩纷呈,就在于它具有求同存异、互鉴融通、不断创新的特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要处理好继承和创造性发展的关系,重点做好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深刻领会和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论述,就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方向,在保护和传承各民族历史文化遗产中挖掘弘扬蕴含其中的民族团结进步思想内涵,把那些可能消失的文化形式作为一种文化记忆加以保存。要加强对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释,发掘其中的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物证和丰富内涵,为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提供重要的历史文化依据,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重要的文化支撑。要健全科学有效的文化遗产保护机制,做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民族语言文字和经典文献等的保护工作。要坚持推陈出新,强化优秀民族文化创新发展,将其融入时代发展进步潮流之中,推动民族文化始终在符合国情和时代发展方向的轨道上前进。要推出更多民族文化艺术精品,着力打造有中华文化底蕴、充分汲取各民族文化营养、融合现代文明的精品力作。要搭建平台,持续推进全国民族汇演和各地区民间艺术展演等活动,鼓励和支持各民族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化活动,定期举办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和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传统文化活动,积极促进各民族文化艺术走向全国、走向世界,让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学艺术和文化体育活动在新时代绽放出绚丽光彩。

  北疆文化是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下孕育成长的,是内蒙古大地上各种优秀文化的系统集成,体现出鲜明的地域特点。推进北疆文化建设,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按照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使命要求,进一步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守文化根脉、顺应时代发展,融多元为一体、汇古今为一脉,让根植在北疆大地上的优秀文化在新时代活起来、火起来,为提升内蒙古的正面形象提供有力支撑,为各族人民凝心聚力、团结奋进锻造强大的精神纽带。

  赓续红色血脉

  夯实各民族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深刻表明,爱国主义自古以来就流淌在中华民族血脉之中,去不掉,打不破,灭不了,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维护民族独立和民族尊严的强大精神动力,只要高举爱国主义的伟大旗帜,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就能在改造中国、改造世界的拼搏中迸发出排山倒海的历史伟力!”中国共产党是爱国主义精神最坚定的弘扬者和实践者,党的百年奋斗史,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不懈奋斗的历史。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把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有机结合起来,着力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夯实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思想基础。

  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就要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永恒主题,引导各族干部群众深刻认识我们伟大的祖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国家,中华文明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文明,中华民族是各民族共有的大家庭,中华文化是各民族文化的集大成。引导各族干部群众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不断巩固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基础,促进各民族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建设伟大祖国、共同创造美好生活。

  内蒙古地区是中国共产党最早建立党组织的民族地区,内蒙古自治区是在中共中央直接领导下建立的,内蒙古是在党中央的支持下发展起来的,内蒙古工作中出现的重大偏差都是党中央帮助纠正的,内蒙古新时代的发展成就是在习近平总书记亲切关怀和指引下取得的,内蒙古作为模范自治区模范就模范在听党的话上。70多年前,内蒙古各族人民就已经深刻认识到,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只有与全国各族人民一起共同奋斗、共求解放,内蒙古才有前途和希望。在革命、建设、改革的长期实践中,内蒙古各族干部群众创造了“齐心协力建包钢”“三千孤儿入内蒙”“克服困难捐粮畜”“最好牧场为航天”等历史佳话,赢得了模范自治区的崇高荣誉。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还要继续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为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内蒙古新篇章提供精神力量。

  打造各民族共享的

  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

  在5000多年的文明进程中,中华民族用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凝聚了非凡的智慧和力量,共同缔造、发展和巩固了统一多民族的伟大祖国。在这个过程中,各族人民共同开拓了辽阔的疆域,共同书写了悠久的历史,共同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共同培育了伟大的精神,打造了各民族共享的政治性强、内涵丰富、意蕴深厚、接受度高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

  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是对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精神最精准的表达。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既是依托于中华各民族、各地域文化中的独具特色的符号和形象,又是各民族共同认同、共同享有的符号和形象。树立和突出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就是要将最能代表中华文化特征、中华民族精神、中国国家形象的标志性符号完整系统地表达出来,使之受到各民族的高度认同,成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重要标识。一方面,要深入挖掘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古迹文物等所承载的丰厚文化资源,深化各族群众对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的认知。例如,对春节、元宵节、中秋节、国庆节等节庆日的认同和共享,对文房四宝、国画、戏剧、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的认同和共享等等。另一方面,要把各民族最具有代表性的符号和形象提炼升华为全民认同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比如王昭君、阿诗玛、江格尔等等。我们还要在总结和认识历史文化符号和形象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从新时代的新文化、新视角赋予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以新的意义、新的精神和新的内涵。要对祖国的山川河流、草原沙漠、传奇英雄、历史故事、伟大精神等符号和形象的基本内涵进行科学、准确、精炼的阐释,赋予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丰富内涵,从而成为各族人民共建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充分发挥其在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中的独特、有效的作用。

  在推进北疆文化建设中打造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就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广泛吸取各民族丰富文化资源,深入挖掘各民族优秀文艺作品、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历史文物以及风俗习惯中蕴含的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物证和丰富内涵,用各族人民喜闻乐见的形式讲好内蒙古故事,做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不断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想基础和情感基础。

  加强理论研究与内涵阐释

  在传承发展中推动北疆文化繁荣

  在传承发展中推动北疆文化繁荣,要紧紧抓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深入开展区域文化、考古和历史研究工作,清晰展示内蒙古各民族持续不断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故事。要加强北疆文化的理论研究与内涵阐释,科学提炼其内涵特征、时代价值,做好对北疆文化的总体定位,建构起北疆文化的话语体系与理论框架,充分发挥北疆文化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把增进文化认同的实践要求贯穿北疆文化建设的始终。北疆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孕育和发展的亲历者、参与者,是内蒙古地区“多民族、大融合”历史和现实特质的典型体现。内蒙古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长城、元上都遗址都是世界文化遗产,河套灌区也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长调民歌、呼麦等都是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的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丰厚的人文资源是内蒙古的名片、更是中国的名片。研究好内蒙古大地上厚重的历史文化、丰富的人文资源,发挥好北疆文化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中的凝聚作用,是推进北疆文化建设的核心要义。

  打造新时代的草原丝绸之路,成为中国与世界文明互鉴的桥头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同文明之间平等交流、互学互鉴,将为人类破解时代难题、实现共同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指引。”内蒙古作为我国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不仅是商贸往来的桥头堡,还应该是文化交往的桥头堡。自古以来,北疆大地就是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通道,是中国与世界沟通的重要节点和纽带。从“斯基泰贸易之路”到中原与草原相连通的“秦直道”“参天可汗道”,再到元代的驿道、明清时期的“万里茶道”,存在于中国北疆的草原丝绸之路从未断绝,一直发挥着联系中原与草原、中国与世界的商贸和文化交往通道的作用。千百年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绸之路精神薪火相传,推进了人类文明进步,是促进沿线各国繁荣发展的重要纽带,是东西方交流合作的象征,是世界各国共有的历史文化遗产。推进北疆文化建设,就要秉持开放包容,打造中国与世界文明互鉴的桥头堡,让古老的丝绸之路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

  自治区党委提出打造北疆文化品牌的目标任务,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办好两件大事、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内蒙古新篇章的重要战略举措。在新时代推进北疆文化建设,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根本遵循和指引,实现内蒙古地区丰厚历史文化遗产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努力书写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内蒙古篇章。

  (作者系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科学院北疆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北疆文化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专题
   第05版:影像力
   第06版:北疆文化
   第07版:盟市专线
   第08版:出彩
   第09版:悦读
   第10版:北国风光
   第11版:文艺评论
   第12版:出彩
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引领推进北疆文化建设
西辽河文明在中华文明形成和发展中的地位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