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11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由武权皮雕作品获“山花奖”想到的

——以《留给春天的种子》为例
  ◎李润平

  内蒙古民间文艺家协会选送的武权的皮雕作品《留给春天的种子》,荣获第十六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优秀民间工艺美术作品”,这是内蒙古工艺美术时隔多年再次荣获“山花奖”,也是内蒙古传承弘扬传统工艺、推动创新发展的一个重要成果。

  《留给春天的种子》是武权立足民间传统皮艺的基础,长期潜心钻研,结合当代审美理念创作出的既有民间艺术特色,又具时代精神的优秀作品。

  坚守——立足本土的技艺传承

  内蒙古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聚居的地区,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各民族深入交往、交流和融合,逐渐形成了众多形式多元、特色鲜明的工艺美术门类,皮艺便是其中一项具有鲜明北方文化特色的传统工艺。沃野千里的内蒙古高原孕育了一代代以游牧为主要生活方式的人们,他们在各个历史时期不断丰富发展着以皮为主要材料的手工技艺。五畜的皮是游牧、畜牧生产生活中最易获得的材料,把各类牲畜的皮制作成生产资料也是北方文化发展的重要环节之一。

  回溯北方各民族的文化与生活,我们会看到各具鲜明区域特征和审美特征的皮艺作品,如毡房、衣帽等日常生活用品,以及在游牧时使用的各类皮制车马器具等,充分展现出作为北疆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草原文化,所体现出的天人合一的生存理念、敬天惜物的造物思想以及丰富多元的美学意蕴。

  今天,尽管科技的发展为我们带来诸多便利,人们的生产生活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先进的制作工具和丰富多样的物质材料不断产生,但我们并没有割断文脉、舍去传统,而是在传承的基础上不断发展。

  《留给春天的种子》以内蒙古较为丰富的牛皮作为主要材料,以北方地区所常见的朴实、厚重的棕黄色为主要色调,采用立体造型,运用本地区传统工艺创作而成。这件作品是内蒙古民间皮艺在新时代结出的硕果,也为未来民间艺术的发展开拓了一条新的思路。

  探索——艺术形式的变换与内涵的延伸

  “对于工艺美术人来讲,26年的追随是一个诠释。工艺美术不属于纯艺术,不但要有较高的设计,还要有高难度技巧、技术和对材料丰富性的理解及应用。设计是作品的灵魂,不是凭空想象而成的,是源于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与知识量的储备交融。”这是武权在教学和学术交流讲到的。他不仅如此说,在近30年的艺术生涯中也是如此践行的。

  2015年,武权被内蒙古自治区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内蒙古工艺美术协会授予“内蒙古自治区工艺美术大师”称号;2018年被内蒙古民间文艺家协会授予“内蒙古民间工艺美术大师”称号;2020年被内蒙古师范大学工艺美术学院聘为“大师工作室实践导师”。他的皮艺作品曾获得过多项殊荣:2009年,《牛蹄工艺品系列》荣获“第二届内蒙古旅游商品设计大赛”金奖;2013年,《吉祥桌》荣获“呼和浩特市首届皮画艺术品展览会”金奖;2014年,《原始的美》荣获“中国皮革旅游工艺品、纪念品设计大赛”银奖;2015年,《五千年灿烂文化的呼唤》荣获“中国民族工艺美术神工百花奖金奖”;2023年,《留给春天的种子》荣获“第三届全区工艺美术精品展”一等奖等。

  武权对传统皮艺长期苦心孤诣的钻研,多次试验,冲破多道难关,在各类艺术形式的变换中,探索民间艺术内涵延伸的可能性。正如其本人所说:“高难度的技巧、技术是作品的骨架,并非一学而就,需要多年反复刻苦学习,形成肌肉记忆和灵活的程序思维模式,才能达到‘即用即就’的境界。表面的技术是一层窗户纸,真正的技术、技巧是看不到的,是抽象的、数字的,有极强的逻辑性。材料是作品的肌肉和血液,对材料的理解和应用的思考需要反复研究,通过合理地利用材料,从而达到最佳效果。”

  《留给春天的种子》正是对传统材料和技艺的灵活运用,他所选取的材料不是从商店购买的工艺性植鞣皮,而是纯手工鞣制的牛皮,这与当下许多皮艺作品是不同的。正因他能充分了解手工皮革的材料特性,也就是在熟知并掌握不同牛皮的不同韧性和材料性能的基础上,再以当代人的审美意识与观念理想,来实现对作品形式的变换与内涵的延伸。该作品之所以能令人眼前一亮,使人获得特别的审美享受,进而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原因也在于此。

  求新——工艺随时代发展的创造性转化

  《留给春天的种子》对于今天内蒙古民间工艺美术具有怎样的意义和贡献呢?笔者认为,关键是把传统工艺与现代审美理念成功结合在了一起,是民间传统工艺材料和技艺在当代的传承与发展。武权通过长期的创作实践,终于带来这样一件具有典型意义和代表性的作品,是工艺美术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成功案例。

  在大力弘扬与传承传统文化的今天,传承不能只流于形式,重要的是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民间工艺和现代科技有效结合。传承须顺应时代发展,把材料、技艺之中所蕴含的中华文化智慧创新性地发扬光大。因此,内蒙古民间工艺要实现持续稳定的发展,必然要有更大程度的创新,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尤为重要:一是在传统工艺的调查研究与保护发展问题上加大力度。以该作品获奖的案例为契机,迅速、系统地推动以学术研究为引领的宣传,带动更多民间工艺美术从业者深化对传统的挖掘与凝练,敢于在传承的基础上探索创新;二是发挥相关部门、协会的组织优势,调动专业力量,更大程度地把民间艺人及民间工艺爱好者凝聚在一起,从理论基础到实践环节进行指导,努力推动新一轮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有效实践。

  求变——艺术为时代服务,要有时代的温度

  弘扬优秀传统技艺要切合时代背景,民间工艺作品一旦因缺乏时代气息,或达不到当下的审美标准,便不会被大众认可。如武权所言,“艺术为时代服务,要有时代的温度”。面对目前新的发展趋势,民间工艺应该从技艺、材料、工具、形式与内涵等方面加大创新力度,与现代设计深度结合,并将其有序推进文旅市场,融入社会经济。

  总体来看,内蒙古民间工艺的发展必然要重新设计整合,紧跟时代脉搏,以传统技艺打造具有内蒙古特色的优秀作品,着力加强品牌建设并不断提档升级。对于传统民间工艺的传承与弘扬问题,需要倡议多方积极培养传承人。虽然从一般生产的角度看,传统手工技艺正因工业化生产的冲击处于“濒危”的状态,但从《留给春天的种子》这件作品来看,它获得的不仅是一个奖项的标签,而是打破了一种认为传统皮艺无法进入更高端艺术殿堂的消极思想,引发人们对于民间工艺在当代发展的新思考。因此,今后的一项重要任务在于如何调整民间工艺创新发展路径,使其在社会转型之下仍拥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专题
   第05版:影像力
   第06版:北疆文化
   第07版:盟市专线
   第08版:出彩
   第09版:悦读
   第10版:北国风光
   第11版:文艺评论
   第12版:出彩
内蒙古儿童文学的新发展
由武权皮雕作品获“山花奖”想到的
草原艺象 时代风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