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3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国家科学技术奖揭晓

内蒙古两项成果上榜

  本报6月24日讯  (记者  白莲)6月24日,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在京召开。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各奖种获奖名单公布,内蒙古提名的两项成果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分别是由内蒙古农业大学教授张和平主持完成的“优良乳酸菌种质资源挖掘与产业化关键技术创制及应用”项目和由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研究员路战远主持完成的“北方农牧交错区风蚀退化农田地力培育关键技术与应用”项目。

  张和平主持的“优良乳酸菌种质资源挖掘与产业化关键技术创制及应用”项目,历经30余年研究,建成全球最大乳酸菌种质资源库和基因组数据库,保藏乳酸菌51286株。发明了基于人工智能的高通量精准筛选技术,筛选出优良特性乳酸菌104株,实现了我国乳酸菌菌种的自有化。攻克了乳酸菌代谢流调控培养和细胞损伤靶向保护工程技术,创建了国内最大的原料菌粉生产基地,催生了中国乳酸菌产业第一股。创制了菌株高效互作和精准配伍关键技术,实现了乳酸菌在制剂制造、乳品加工和奶牛养殖的创新应用。近3年重点应用的企业产生效益175.42亿元,打破了国外菌株、技术和产品垄断,扭转了我国乳酸菌长期受制于人的局面。

  路战远主持的“北方农牧交错区风蚀退化农田地力培育关键技术与应用”项目,针对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区农田风蚀退化和产能下降等重大科学问题,揭示了农田土壤风蚀作用退化机理,突破多方式阻风控蚀关键技术,实现了农田地力止损的新突破;创建多路径地力定向培育关键技术和轮耕沃土新制度,破解了风蚀退化农田“用、养”失衡的难题;集成创建了不同等级退化农田地力培育与产能提升技术模式。成果累计推广2亿多亩,增产粮食200多亿斤,增收节支230多亿元,为推动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区退化农田治理和地力培育提供了重要科技支撑。

  同时,由我区金宇保灵生物药品有限公司参与的“猪用重组口蹄疫0型、A型二价灭活疫苗的创制与应用”项目荣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内蒙古塞飞亚农业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参与的“肉鸭高效育种技术创建与新品种培育及产业化”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要闻
   第05版:北疆国防
   第06版:牢记嘱托闯新路 感恩奋进进中游
   第07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家园
   第08版:社会
   第09版:影像力
   第10版:北疆文化·文物说
   第11版:乡村振兴
   第12版:盟市专线
沉浸式体验让红色文化“新”起来“活”起来“火”起来
内蒙古两项成果上榜
“神舟”“嫦娥”落我家
推动高校和科研机构存量 专利从“书架”走向“货架”
内蒙古四子王旗着陆场准备就绪 静待“六姑娘”回家
内蒙古留创园综合实力排名位居全国前列
全国男曲冠军杯赛内蒙古队夺冠
我区今年首个煤炭矿区总体规划获国家批复
大学校园里的国际文化节
前5个月呼和浩特进出口贸易值突破100亿元
遗失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