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7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小葫芦大世界

“肥猫”墨刻烙画葫芦。
“人间富贵”烙画套彩葫芦。
“蓝色花”彩绘葫芦。
“福禄”掐丝工艺葫芦。
“脸谱”彩绘葫芦。
“国色天香”彩绘葫芦。
  □本报记者  高瑞锋

  烙画,古称“火针刺绣”,亦称烙花、烫画、火笔画,相传源于西汉末年,鼎盛于明清,发展于现代,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冯春柳是赤峰市掐丝工艺葫芦市级非遗传承人,她从艺近10年来,在发扬传统技艺的同时大胆创新,将景泰蓝掐丝工艺运用到葫芦烙画中,让古老的技艺在创新中得到传承。

  中华瑰宝  家族传承

  葫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吉祥物,栽培历史至今7000多年。从最初的器具到后来的工艺品,葫芦的身份也在不断发生变化,有了更加深厚的文化意义。唐朝时期,工艺葫芦开始出现,宋朝时制作技艺成熟,尤其受文豪名家推崇。

  冯春柳作为掐丝工艺葫芦非遗传承人,好手艺源于家传。冯春柳生于上世纪70年代,祖上是山东东昌府(即现在的山东省聊城市)人。

  乾隆时期,朝廷的一名御用葫芦画大师是东昌府人,70岁那年,他告老还乡回到东昌府,把葫芦烙画、彩绘等技艺传授给了东昌府的村民,这其中就有冯春柳的祖上。

  民国初期,随着“闯关东”的大潮,冯春柳的祖上举家迁到赤峰定居生活,在此后的岁月中,冯家历代传承这门技艺,冯春柳的祖父、外祖父以及母亲都精通这门技艺。

  冯春柳在外公和妈妈的指导下,从小就已经会画画了,看到外孙女如此有天赋,外公领着她向赤峰市著名书画大师傅智勇拜师学艺。

  冯春柳说,傅智勇老师的指导对她后来的艺术创作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也为她出色的绘画功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006年,冯春柳来到北京一个画廊工作,工作了10年。在这10年期间,她又在中央美院进修了一年,期间接触了很多美术界的泰斗人物,他们鼓励冯春柳把葫芦画这项传统技艺传承下去。大师们的话,激发了冯春柳把家族留下的老手艺传承下去的决心。

  到北京的第十年,冯春柳的母亲病重,为了照顾母亲,也为了实现自己放不下的梦想,冯春柳回到了家乡。回到赤峰市后,她开始了工艺葫芦的创作之路,2017年成立了春柳工作室。

  传承创新  广受欢迎

  在工艺葫芦的创作上,冯春柳传承下来的是烙画、彩绘、雕刻技艺,在成立春柳工作室后,她潜心钻研,把在中央美院学习到的景泰蓝工艺运用到了工艺葫芦的创作上,祖辈的老手艺在她的手中有了新发展。

  冯春柳说,选择品相好的葫芦是创作工艺葫芦的第一步,要选择表面光滑、形态匀称,表皮相对较厚的葫芦。“有人说,葫芦很常见,不值钱。葫芦一年长成,能选到的精品很少,漂亮的大葫芦更是少见。”冯春柳说。

  接下来是定稿。每次作画,冯春柳都要根据葫芦外形琢磨相匹配的图案,让图案与葫芦融为一体。

  在掐丝过程中,她要将金属丝编织成各种花纹,桃子盘成圈,鱼鳞剪成段,花蕊制作成蝌蚪状……

  然后是注胶。“日常用的胶怕水,我试验过很多胶水,最后发现万能胶最好,不会干得太快,黏合性好,我又加入了一些配方,可以达到百年不掉色。” 冯春柳说。

  填沙是最后一步,也是最重要的工序。釉沙相对黏稠,可以煅烧,倘若一个花瓣里有三四种颜色,要呈现渐变的过程,就要添加好多种颜色的沙,层次分明,最考验技术。

  “制作景泰蓝掐丝工艺葫芦对图案要求很高,太复杂的不容易制作。目前,采用最多的是荷花、牡丹花、玉兰花、锦鲤等素材,《吉祥如意》《百年好合》等题材很受大众喜爱。这些固定图案一般都是一批一批地做,这样省时省力。” 冯春柳说。

  她原创了一些图案,如孔子、小童子等作品,除了这些常规制作外,她还经常承接一些高端私人定制的图案。

  构思巧妙  风格独特

  奇妙的构思、丰富的釉色变化、多样的工艺融合,冯春柳不断超越传统,作品题材广泛,造型多姿多彩,风格清逸新颖,以新、巧、俏、美、雅及强烈的时代感形成了自己鲜明独特的艺术风格。

  冯春柳说,掐丝工艺葫芦相对传统的彩绘葫芦、烙画葫芦,具有更强的立体感,它的色彩艳丽,保存时间长,可历经百年不变色。

  2020年,掐丝工艺葫芦被列入赤峰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近几年,冯春柳作为一家小学的特聘教师,教授孩子们学习最原始的彩绘葫芦。此外,她还经常到社区等地进行民族传统工艺培训。

  “参与的人大多是把这项技艺作为爱好,少有人把它当作职业。制作慢,认可程度不高,基本都是分散经营和销售,不能量化,这些都是目前面临的问题。我的理想就是把这些葫芦带到更好的地方去展示,提升它们的价值。”冯春柳说。

  冯春柳笑着说:“我经常在快手、抖音发布一些作品。但是目前我还不太会拍摄葫芦的制作过程,只能发一些成品照片。我会更加努力,传承传统文化,让古老的手工艺发扬光大。我最终的目标是打造一家葫芦博物馆,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的工艺葫芦历史,爱上并传承掐丝工艺葫芦这门技艺。”

  (图片由冯春柳提供)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要闻
   第05版:北疆国防
   第06版:牢记嘱托闯新路 感恩奋进进中游
   第07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家园
   第08版:社会
   第09版:影像力
   第10版:北疆文化·文物说
   第11版:乡村振兴
   第12版:盟市专线
小葫芦大世界
见证民族交融的 河套地区
让非遗融入现代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