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1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数据赋能科技创新

交通管理更有“智慧”

  □本报记者  安寅东

  “您好,预警系统显示您已经疲劳驾驶,请在安全区域休息20分钟后继续行驶。”6月23日,一辆河北籍大货车在行经鄂尔多斯市鄂托克前旗时,被交警拦截并给予警告教育。一次潜在的交通事故隐患因此消弭于无形。这得益于一项科技创新“神器”——重点车辆监测预警和动态管控系统。

  “过去查处重点车辆违规,好比大海捞针。” 鄂尔多斯市公安局交管支队指挥调度室负责人贾浩感叹,如今这套系统派上了大用场。一旦“两客一危一货”车辆“越界”,系统就会把包括车辆轨迹、精确位置在内的预警信息第一时间发送给就近执勤民警,警力便能迅速响应,实现了从“大海捞针”到“精准制导”。

  这套“派上大用场”的系统,正是自治区公安厅交管局和鄂尔多斯市公安局交管支队联合研发的“重点车辆监测预警和动态管控关键技术及应用”科技创新项目成果的实际应用。该项目去年获得公安部科学技术奖三等奖。

  在能源富集、车流如织的鄂尔多斯,这项技术的应用无疑为防范化解交通安全风险筑起了一道坚固的防线。自去年3月上线以来,该系统预警违法重点车辆约116万辆次,查处约17万辆次,辖区重点车辆事故率大幅下降,旅游包车、危化品运输车亡人事故为零。

  向科技要警力、要战斗力,自治区公安厅交管局坚持科技兴警、改革强警的思维理念,持续强化科技创新在公安交管工作中的引领作用。

  数据为脑,智慧交通绘就新蓝图。自治区公安厅交管局大力推进智慧交通建设的顶层设计,编制印发了《内蒙古自治区智慧交通建设指导意见》,通过分类分级等差异化建设的策略,为全区交通管理现代化绘制了蓝图;构建的交管数据中台,整合各类交管基础数据、业务数据,还囊括了机动车保险信息、气象数据等跨部门、跨行业的多元化数据资源,为交通管理装上“智慧大脑”; 深化数据融合与分析应用,建立数据共享机制,搭建“北疆云”交管大数据分析研判中心,为交通态势感知、车辆精准查缉、重点违法打击提供了重要数据支撑,为构建安全、畅通、有序的道路交通环境夯实了基础。

  人才为本,创新驱动激发新活力。专业人才培养与激励机制的建立健全,是自治区公安厅交管局在科技领域实现突破的又一关键策略。■下转第4版  ■上接第1版  通过建立科技人才专家库、鼓励技术职称晋升、组织专业培训学习、年终绩效考核对科技创新应用成果突出的单位予以加分等多种方式,有效激发全警科技创新活力。一系列务实举措不仅让全区公安交管部门在各类科技创新竞赛中收获多项国家级、省级奖项,更在全国“放管服”改革中走在了前列。

  便民为先,数字化转型惠民生。近年来,内蒙古在全国率先开展电子签名签章、综合警务APP、视频在线快处和二手车转让“一证通办”等一批试点应用工作,为一批便民利企改革措施在全国落地提供了应用经验和改进建议。“数字时代,要让每个人享受到数字化的便利,就要打通科技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自治区公安厅交管局情报指挥中心主任梁伟说,为了有效支持“放管服”改革,该局构建了全面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实行日常的网上巡查和监管分析,确保系统运行的每一天都处于最佳状态。目前全区完成轻微事故线上快处业务5万余笔,交通违法处理电子签名业务45万余笔,二手车转让“一证通办”业务66.3万笔。

  “最近,我们正在与公安部道路交通研究中心共同建设全天候通行保障联合创新实验室内蒙古分中心,探索‘政产学研’的联合创新模式,开展区域路网均衡调控、恶劣天气高影响路段优化提升、城市交通精细化管理、交通安全风险研判等课题研究,提升道路交通安全保障能力。”梁伟说,下一步,自治区公安厅交管局将继续完善“专业+机制+大数据”的新型警务运行模式,深化科技创新与科技成果应用,提升科技信息化实战水平,推动实现公安交管工作高质量发展。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要闻
   第05版:先锋
   第06版:青春号
   第07版:旗县融媒
   第08版:科技
内蒙古16条举措支持和林格尔集群绿色算力产业发展
讨论拟提请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的文件
遵规守纪,把准校正言行标尺
学深悟透 知纪明纪
S43呼和浩特机场高速公路主线路面贯通
“包头制造”出海忙
甘其毛都口岸过货量突破2000万吨
临潢家园社区融出幸福“生活圈”
交通管理更有“智慧”
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