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11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科技成果转化为农牧民增收推进器

  在位于巴彦淖尔市的内蒙古富川现代肉羊产业化循环经济科技示范园区,一排排标识清楚的圈舍内,比普通羊身体高大、壮实的“华蒙肉羊”正在有序地啃食着草料。园区饲养管理人员介绍:“通过‘企业核心育种场+标准化扩繁户+规模化生产群’育繁推体系,推动园区‘华蒙肉羊’快速形成标准化生产、品牌化运营。繁殖力高、肉用性能突出、适应性强的‘华蒙肉羊’,带动乡镇合作社和周边农牧民快速实现增收。”

  “华蒙肉羊”是内蒙古大学等多个科研单位联合培育的一个肉羊新品种,是巴彦淖尔继“巴美肉羊”之后又一个肉羊新品种。作为2023年内蒙古农牧业十大科技成果之一,该品种以白头杜泊羊为父本,以小尾寒羊和蒙古羊通过级进杂交形成的寒蒙F2代为母本,利用复杂杂交技术培育而成,是肉羊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优质种源。“华蒙肉羊”的出现,让农牧民在养殖中以“小成本”换来“大收益”,极大地提高了巴彦淖尔肉羊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内蒙古大学长江学者李光鹏教授团队,历经15年不懈努力,通过分子设计、体细胞克隆、胚胎移植等现代生物技术,创新培育的“双肌肉牛”新品种,个头大、生长速度快、脂肪沉积较少、肌肉较多、体重和产肉率显著高于普通牛,获得农业农村部认证,并得到了“国际同类研究领先水平,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成果评价。“双肌肉牛”基因中由于没有肌肉生长抑制素,使肉牛生长速度比原品种提高20至30%,产肉率提高15至25%。成为广大农牧民发展养牛产业的“宝贝”。

  由于饲养成本低、生长速度快、产肉率高,“双肌肉牛”得到了偏远地区养殖户的喜爱。在包头市达茂旗石宝镇,“双肌牛肉”特色养殖打开农民群众“致富门”。该镇富民农牧业农民专业合作联合社与丰裕农牧渔专业合作社深度合作,将有养殖意愿的农牧民先期组织起来,通过购买或置换“双肌肉牛”,按照科学的配方进行统一饲养繁育,3至4个月后按协议价格由专业合作社进行订单收购。由于养殖效益明显,更多的农牧民参与到“双肌肉牛”的养殖中来,加快了当地肉牛品种改良步伐。在养殖过程中,合作社还以高于市场的价格,收购养殖户的淘汰牛,既为养殖户降低了风险,又增加了收益。逐步形成合作社统一提供配种技术和受孕母体,农民统一饲养的合作模式。不仅彻底解决了当地养殖普通肉牛体型小、生长慢、产肉少等制约肉牛养殖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同时,从根本上实现了肉牛品质的提升,成功打造出达茂旗“双肌肉牛”品牌。

  仓廪实而民心安,农业强则百业兴。在巴彦淖尔市种植示范基地,“巴麦”12号、13号、20号等系列高产硬质小麦新品种得到大面积种植。由于普遍高产和具有优质强筋品质,适合用于高端面粉及配粉、高端面条、拉面及延面生产的特点,产品一度热销,受到客户和种植户的广泛青睐。“巴麦”13号是“十三五”期间西北春麦区仅有的3个国审品种之一,2023年万亩连片大面积示范收割机实收测产亩产为1366.92斤,创造了我区小麦大面积示范实收测产高产纪录。

  近年来,“巴麦”系列小麦新品种被河套地区中大型面粉加工企业订单应用,订单收购价格达到1.8元/斤,远高于市场小麦价格,大幅提高了小麦种植效益。累计在西北地区推广示范300余万亩,平均亩增产50公斤以上,总计增产3亿多斤,总增收产值4.5亿多元。

  而马铃薯新品种——“内大1号”在鄂尔多斯、锡林郭勒、呼和浩特,河北围场等地种植后效益明显。“内大1号”生育期75天,早熟,可提早15至30天,能够在加工企业5至8月份原料短缺期上市,是北方地区马铃薯种植的又一新品种。高效的科技成果转化成为乡村振兴、农牧民增收的“推进器”。

  围绕农牧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应用实践,我区农牧业产业化效益逐年攀升,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农牧业产业带动农牧民实现致富的生动实例。站在新的起点上,我区将以典型示范为切入点,重点推进科研成果与应用场景高效互动衔接,以农牧业创新科技成果转化为核心,推动农牧业产业化种养殖效益实现整体持续提升。(王林喜)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要闻
   第05版:专题
   第06版:出彩
   第07版:社会
   第08版:视界
   第09版:北疆文化·文物说
   第10版:法治
   第11版:资讯
   第12版:公益广告
科技成果转化为农牧民增收推进器
保护古树名木资源 让城市更绿更宜居
持续壮大口岸经济 为高质量发展赋能
创办市场化合作社 带动牧民共同致富
严把施工质量关
扎实开展帮扶工作 全力推动乡村振兴
以三联动模式扎实推进诚信建设
盐碱地种植中药材 甘草让日子甜起来
奏响大兴安岭生态版图绿色渐变曲
整治拉客揽客乱象 维护边境旅游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