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早,乌兰察布市察右前旗平地泉镇南村的张效玲和爱人一起骑着电动三轮车来到了自己的蔬菜大棚,看着满棚长势好、个头大、色泽亮丽的青椒,老两口乐得合不拢嘴。
“这个青椒叫旺椒1号,不仅品质好、产量也高,一亩地能产1万斤,目前的价格是1元1斤。产量高的原因包括品种好、病虫害防治做得好等因素。”张效玲笑着说。
张效玲种植蔬菜经验丰富,多年来她积极探索附加值高的种植模式。今年69岁的张效玲先后担任过村科技副主任、妇联(计生)主任、村党支部副书记、村党支部书记等职务,她见证了南村的发展变迁。
走进南村,不论从设施农业集中区到农业科技示范区,还是从特色果蔬采摘区到观光农业旅游区,处处洋溢着现代化美丽乡村的气息。
南村之所以踏上现代化发展之路,离不开像张效玲这样的村干部的艰辛付出。
想发家致富,需要改变发展思路。深知这个道理的张效玲,从20世纪70年代初就开始关注粮食、蔬菜的科学种植,并率先探索现代化的种植模式。
1999年,经过多年的摸索,张效玲积累了许多蔬菜种植方面的经验,有了带领大家致富的资本。当年,她被村民选举为村党支部书记,承诺一定要带领乡亲们走上致富路。
“2000年时,南村种植的小麦,一亩地只能产1000斤,农民收入很低。当时,我们就开始尝试种植反季节蔬菜,发展订单式农业。后来我们又成立了蔬菜种植协会、蔬菜种植合作社。这样,南村的蔬菜种植业迎来高质量发展阶段,村民收入逐年增加。”张效玲说。
2021年以来,南村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立足冷凉蔬菜优势,发展农文旅融合产业,建成大中学生劳动研学基地、乡村振兴旅游综合体、亲子音乐烧烤、大棚休闲采摘以及彩绘观光打卡区,形成独具特色的南村旅游景观群,2023年南村人均纯收入达到22321元。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必须统筹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全面提高城乡规划、建设、治理融合水平,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缩小城乡差别,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发展。这让我们备受鼓舞、深感振奋,我们对南村的发展充满信心!”张效玲感慨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