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慧玲 方圆 李国萍 高慧
8月的内蒙古,蓝天白云如画,青山绿水似诗。
走进呼和浩特市新城区保合少镇水磨村,一幅淡雅的水墨画呈现眼前。青砖黛瓦间,溪水潺潺。漫步村中,个性民宿古色古香、特色美食多种多样,市民游客徜徉其间,欣赏美景、打卡拍照、休闲放松,实在惬意。
水磨村的华丽蝶变是内蒙古乡村振兴的生动缩影。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今年,内蒙古政府工作报告列出33件民生实事,其中多件与改善农村牧区居住环境相关——完成400个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10个人口3000人以上行政村生活污水集中处理;新建和改造提升农村牧区集中供水工程270处、分散式供水工程900处;新建农村牧区户厕5.5万个;建设标准化村级寄递物流综合服务点5000个;开工建设农村牧区公路5000公里。
锚定目标,狠抓落实。全区上下积极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不断改善农村牧区居住环境,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不断解锁乡村发展新图景。
因地制宜,污水有了“新出路”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重要内容,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自治区生态环境厅聚焦广大农牧民关心关注的环境问题,全力推进全区农村牧区生活污水管控工作。各盟市、旗县结合村庄区位条件、地理气候、地形地貌、经济发展水平、村庄常住人口数量及分布、污水实际产生量、集中收集难易程度、排水去向、区域水环境质量改善需求和农民生产生活习惯等,因地制宜选择治理模式。
5月末召开的2024年全国农村生活污水资源化利用经验交流会上,土默特右旗美岱召镇美岱召村污水治理工程作为典型案例被推广。
包头市土默特右旗通过优先采取资源化利用的治理模式,结合纳入城镇污水管网、村镇集中污水处理、分散污水处理和管控等辅助模式,推进全旗完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管控)139个行政村,治理率达69.5%,已提前达到内蒙古自治区关于2025年沿黄流域周边农村牧区生活污水治理率达60%的目标。
美岱召村凭借“节约水资源、降低灌溉成本、美化环境、促进作物生长;同时对景区农家乐以及美岱召中学生活污水进行兼并处理,水量稳定,且以旅游业、教育业推动当地经济发展”等特色亮点备受关注,并且在农村防污治污的基础上,体现了点污成水、保绿扩绿、增值自然资本、促进文旅教育产业发展的生态文明理念。
污水有了“新出路”,乡村水更清、山更绿、景更美了。生活环境变化带来的好处让村民的环保意识随之增强。记者从自治区生态环境厅了解到,截至8月初,全区完成322个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已达全年任务量的80.5%。
保障有力,农民喝上“放心水”
农村供水工程建设事关民生福祉,与百姓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既要确保老百姓“喝上水”,还要“喝上安全水”,如何加快推进农村供水高质量发展?
5月份,自治区水利厅编制印发全国首个牧区供水技术指南,《内蒙古自治区牧区分散供水工程建设与管护技术指南(试行)》对牧区分散式供水工程水源选择、取水、水质净化、工程建设和运行管护等工作提出相关技术要求,定义了牧区供水到户率等关键指标,让牧区分散供水工程建设与管护有章可依、有规可循,为牧区供水高质量发展工作提供支撑。
6月30日,自治区水利厅编制印发《内蒙古自治区农村牧区供水高质量发展规划》,确定全区101个旗县区为实施范围,主要目标是到2035年基本实现农村牧区供水现代化,农村自来水普及率及规模化供水工程服务农村人口比例分别达到97%、70%,牧区供水到户率、县域统管率、县域农村饮水安全标准化建设比例均达到100%,为保障农村牧区饮水安全提供有力支撑。
推出政策、落地项目,内蒙古全力实现农村牧区饮水从“有没有”向“好不好”、从“优不优”向“强不强”转变。
当前,土默特右旗农村供水小型引调水项目正在如火如荼建设之中。4月,该项目获财政部、水利部资金支持,分2年实施,共安排资金8000万元左右,用于实施美岱水厂及配套管网项目、美岱水厂与西线供水工程管网联通项目、东西线供水工程管网联通项目,共铺设供水管道149.2公里。项目实施后,土默特右旗将实现地表水和地下水联合供水、各水厂互联互通、东西线供水管网互联互通,供水水量更加充足稳定,农村供水保障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目前,内蒙古农村牧区供水状况得到显著改善,全区农村牧区自来水普及率达到83.65%,提前两年实现了“十四五”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
新建户厕,生活有了新气象
“感谢市委市政府的好政策,给我们家做了室内厕所,和住楼房一样了,太方便了。”呼伦贝尔市牧民格日乐说。冲水马桶、热水器、洗手池,一个干净整洁的卫生间,给牧民带来的不仅仅是便捷和卫生,更是人居环境改善带来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从“改掉味”到“改到位”, 呼伦贝尔市今年计划新建农村牧区户厕2561个。
小厕所关系着大民生。自治区农牧厅提早谋划部署,今年3月份印发《关于做好2024年农村牧区户厕改建工作的通知》,明确工作任务。4月初,召开2024年度全区农村牧区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厅际联席会议,对农村牧区户厕改建工作任务作出系统安排,及时下达专项奖补资金近1.36亿元,支持农村牧区户厕改建工作。5月份举办全区农村牧区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业务工作现场培训班,对农村牧区改厕技术模式选择、施工建设、后期管护和改厕信息系统操作等重点工作开展培训。同时,开发建设全区户厕管理信息系统,集农牧户信息采集、改厕需求采集、户厕管理、运维管护等功能于一体,实现农村牧区户厕档案信息化管理。组织专家编制《改厕模式参考手册》,向各地推荐8种标准化参考模式,确保开工选对路、不走偏。
“厕所革命”带来的乡村文明新气象,正为乡村振兴提供新动力。截至6月底,全区新建农村牧区户厕已开工2.6万个,完成全年任务近半。
快递进村,农货有了新市场
“我们现在不仅可以方便地接收邮件、快件,还可以将自家的农产品进行打包销售。”借着标准化村级寄递物流综合服务点建设的东风,呼伦贝尔市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西瓦尔图镇坤密尔堤村周边的农牧民彻底解决了寄递难、取件难问题,当地土特产也借势“出圈”。
按照规划,今年全区要建成村级寄递物流综合服务点5000个,基本实现农村牧区寄递物流综合服务全覆盖,截至7月上旬,已建成3119个,完成率62.38%。
在建设标准化村级寄递物流综合服务点过程中,自治区邮政管理局不仅启动了“快递进村”普查工作,实行边普查边推进,而且巩固2023年建设成果,在建设成熟的、稳定的、高效运转的农村寄递物流网络上持续发力,面向4个及以上快递品牌提供服务的村级寄递物流综合服务点达10649个。与此同时,分中、东、西三个片区召开三场调度会,对农村寄递物流体系建设进行“把脉问诊”、督导推进。自治区邮政管理局领导带队深入8个盟市39个旗县开展实地督导,省级政企工作组对5个盟市的18个旗县市进行重点实地推进。通过“12305”热线对全区1.1万个村级服务点进行电话回访普查,对排查发现问题跟踪整改。
“我区农村牧区网点的发展方向是‘一站多能’,村级寄递物流综合服务点就是以寄递业务为主、兼具其他服务功能,也可利用村内现有村委会、超市、村邮站、公交客运站点、供销合作社网点等资源,提供快递服务,逐步实现一站多能、多站合一。”自治区邮政管理局市场监管处三级调研员崔爱军说。
以路兴业,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路通百业兴。农村公路是覆盖范围最广、服务人口最多、提供服务最普遍、公益性最强的交通基础设施。
在巴彦淖尔市临河区狼山镇富强村,一条条小路纵横交错,通往各家各户。富强村位于城郊,过去只有一条坑坑洼洼的砂石路通往城区。由于交通不便,村里的经济发展一直没有起色。
2016年,富强村30.4公里通村公路完工。这条通村公路连接到G6京藏高速、国道110线临河绕城一级公路和镜湖旅游公路。路通了,出行方便了,村民们一门心思谋发展、增收入,人均可支配收入由原来的8000元增长到2.2万多元。当年,富强村入选“中国十大最美乡村”。
现在,像富强村这样的村庄还有很多,按照“乡村振兴”战略要求目标,临河区将农村公路的发展逐步从规模扩张向路网优化、质量和效益并重转型转变,持续推进外通内联干线公路建设,加大区乡联网资源路、旅游路、园区产业路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