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镜从新石器时代末的齐家文化出现以来,经商周发展,至汉唐而盛,到清代西方玻璃镜传入我国前,一直都是中国古代社会重点打造的日用青铜制品,形制花纹千姿百态,成为古代青铜艺术的珍品。
铜镜正反两面各有妙趣。光滑、能反射影像的是铜镜正面,背面则有精致图案纹饰。经过岁月的洗礼,曾经光可照人的铜镜正面会锈蚀不清,而背面精致的纹饰却成为艺术瑰宝。
金元时期的铜镜,背面纹饰特别丰富,通过工艺、铭文、装饰所承载的内涵,体现出铜镜的发展历史,以及在不同时期的文化特征。
金代铜镜铸造,在保留自身特质的同时融入了中原传统文化,纹饰借鉴汉、唐、宋铜镜图案的同时,又创新出众多新式样图。形制上,除圆形外,菱形、桃形、“亚”字形也纷纷涌现。纹饰种类丰富多样,涵盖龙纹镜、鱼纹镜、花卉镜、人物故事纹镜、款识押记镜、海泊镜、素面镜等。其中,人物故事纹镜多取材于中原地区流传甚广的历史典故与民间传说,堪称金代铜镜艺术的巅峰之作,是不同民族文化融合的结晶。
“真容无鉴”铜镜作为金代铜镜的杰出代表,既展示了金代铜镜的高超技艺和独特风格,也深刻地体现出民族文化交流融合的历史趋势。这种融合不仅促进了不同民族之间的技艺传承,也推动了不同民族间审美观念的转变。因此,“真容无鉴”铜镜不仅是古代艺术品中的瑰宝,更是民族文化交流与民族融合的重要见证。
(作者系乌兰察布市博物馆副研究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