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我们铜镜家族的历史,可谓源远流长,在距今4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有了我们的身影,一直到明末清初,玻璃镜传入中国,我们才淡出人们“对镜帖花黄”的视线。
我出生于金代,当时一方面缘于北方铜矿资源短缺,另一方面缘于一直以来的争战,缺铜成为金朝廷致命的软肋。因此,从1157年金朝正式流通第一枚自己的铜钱开始,朝廷就数次提出“铜禁”政策,禁止铜流出国界。因为铜资源严重缺少,还出现过八十钱铜钱可抵一百钱纸钞使用的“短陌”现象。
到1161年,铜被推向一个新高度,如果将铜钱熔炼后制作成铜镜,所获得的利润与铜钱本身的面值相比,简直不能同日而语。于是,金朝的权贵富贾们便尽其所能,疯狂刮收铜钱。
后来,金与宋签订和平盟约,双方开展贸易活动,金人特别青睐宋朝的铜钱。在利益的驱使下,很多南宋商人把铜钱倒卖到金朝。
在金朝“视铜如命”的背景下,我含着“金汤匙”出生了。工匠小心翼翼地将我做成直径为21.4厘米、缘宽1.1厘米、厚0.4厘米的圆形,背后用于穿系绳子的镜钮也是圆形。钮的周围顺时针依次铸有“真容无鉴”四字铭文,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字与字之间用两两并蒂的倒挂金钟花形装饰。靠近镜缘处,夔凤纹与祥云纹相间环列一周。镜边缘錾刻“索 丰州录事司官于”八字押记,是官府验记铭文,也是证明我身份合法的“派司”。
在“铜禁”政策下,我们出生后,必须由朝廷指定部门在我们后背边缘进行“錾刻押记”,否则我们的主人就触犯了法律,不仅要把我们没收,主人也会受到处罚。
看镜里千秋,古代,我们不仅是日常生活中的实用物品,也被赋予象征意义,成为文化和哲学思想的载体。我背面的铭文“真容无鉴”,就表现出我的主人展现真实自我的内心世界。他将自己的审美情怀寄托在昂贵的铜镜上,让我成为制作精良、图纹华丽、铭文典重的铜镜,成为中国文化史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