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4日,“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正式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春节申遗成功,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高度认可,也是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里程碑。作为春节申遗推荐人,作家冯骥才在申遗成功后第一时间编著了《过年书》,于2025年1月由作家出版社推出。这本书犹如一把钥匙,开启了我们深入了解年文化、解码锦绣中国年的大门。
本书分为“年的感怀”“年的沉思”“年的艺术”“年的思辨”“年的话语”5个部分,收录了冯骥才有关年的《守岁》《花脸》《春节八事》等50余篇关于春节的文章和访谈,并配以30余张彩图,从春节回忆、春节习俗、对春节相关非遗的抢救,到对春节的思考和展望,全面阐述了春节的文化内涵。
翻开本书,前言迎面而来。冯骥才写道:“近年来,我特别想编一本书,即《过年书》,因为我写了太多关于年的文字,小说散文也好,随笔杂文也好。”年于他而言,就像一缸陈酿的老酒,浓烈香醇,每个中国人都品尝过它的滋味。他深知,若没有了年风年俗,所失去的不仅仅是一顿年夜饭,更是几千年灿烂缤纷的年文化的消逝,因为年文化中包裹着各民族对团圆、慈孝、和谐、平安和幸福的执着追求。年文化是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标识,是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
在“年的感怀”中,冯骥才通过《守岁》《花脸》等文章,引领读者走进他的童年,感受那些充满趣味与温馨的春节回忆。我们仿佛能看到年幼的冯骥才戴着花脸,在热闹的春节氛围中欢呼雀跃。这部分内容让我们对年有了更直观的情感体验,而这些回忆,正是他对年文化热爱的源泉。
“年的沉思”部分,冯骥才深入思索年的内涵、性质和意义,意识到保护年文化的紧迫性,进而关切、思索、思辨、探究年文化不可缺失的道理。他将这些思考写成文章,向读者一一讲述。
“年的艺术”聚焦年俗中的艺术形式,如花会、窗花、年画等。冯骥才对这些艺术形式进行了精彩描述,积极开展田野抢救。其在字里行间展现年文化的丰富多彩,也让我们明白这些艺术形式是年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
“年的思辨”则针对春晚、春运、短信拜年、鞭炮等与年相关的社会话题发表见解。冯骥才以敏锐的洞察力,分析这些现象对年文化的影响,展现了其对年文化在现代社会传承与发展的深刻思考。
“年的话语”中收录了访谈等内容,进一步丰富了读者对年文化的理解,在大量彩图的映衬下,更生动地展现年文化的魅力。
春节申遗成功,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高度认可,也是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里程碑,而《过年书》则是冯骥才献给年文化的一份厚礼,是向世界展示中国春节的绝佳读本,为世界各国人民提供了一个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窗口,促使春节文化在全球范围内得到更广泛的传播和弘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