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誉为中国古典小说巅峰之作的《红楼梦》深入人心,不能否认伟大作家曹雪芹是位制联高手。每每品读《红楼梦》中的对联,都能获得深厚的文学滋养,有些人甚至因为潜心研究《红楼梦》中的对联而成为红学家。
曹公晚年流落香山,在香山正白旗村39号老屋发现之前,香山地区民间就广泛流传着一与曹公有关的对联:“远富近贫以礼相交天下少,疏亲慢友因财而散世界多”。而20世纪70年代初正白旗村39号老屋西墙壁上除各种题诗外,居然还有这副被写成菱形的对联,与民间传说只有几个字的区别,显然这个“菱形”应该就是这副对联的源头。这里是不是曹公曾经住过的地方尚难定论,但墙壁上的“抗风轩”之名却很容易让人与放荡不羁、嶙峋傲骨的曹公相联系。自20世纪80年代初这里辟为曹雪芹纪念馆以来,做为曹公的崇拜者、《红楼梦》的爱好者,我已经几十次来到此处汲取文学品养,每每在西墙壁上看到“抗风轩”三个大字,就会不由自主的在心中默默背诵《红楼梦》中的一段文字:“后因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则题曰《金陵十二钗》。”从抗风轩到悼红轩,有没有血缘关系呢?答案似乎只能去问曹公了。
“远富近贫以礼相交天下少,疏亲慢友因财而散世界多”,据说,这副对联是一个名为鄂比的人写给曹公的。四十年前,我把这副对联从香山抄回去自己写出来贴在自家的大门上;四十年后,我请书法家天石先生把这副对联写成书法作品放在陋室,时不时拿出来欣赏一番、陶醉一番,且常常伴以一壶老酒。
从《红楼梦》外的对联走进《红楼梦》里的对联,那更是一种令人心旷神怡的万千气象!
《红楼梦》第一回《甄士隐梦幻识通灵 贾雨村风尘怀闺秀》:“士隐接了看时,原来是块鲜明美玉,上面字迹分明,镌着‘通灵宝玉’四字,后面还有几行小字。正欲细看时,那僧便说已到幻境,便强从手中夺了去,与道人竟过一大石牌坊,上书四个大字,乃是‘太虚幻境’。”两边又有一副对联,道是“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红楼梦》第五回《游幻境指迷十二衩 饮仙醪曲演红楼梦》写道,太虚幻境警幻仙姑云:“因近来风流冤孽,缠绵于此处,是以前来访察机会,布散相思。今忽于尔相逢,亦非偶然。此离吾境不远,别无他物,仅有自采仙茗一盏,亲酿美酒一瓮,素练魔舞歌姬数人,新填《红楼梦》仙曲十二支,试随吾一游否?”宝玉听说,便忘了秦氏在何处,竟随了仙姑,至一所在,有石牌横建,上书“太虚幻境”四个大字,两边一副对联,乃是:“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想必曹公特别看重这副对联,这是《红楼梦》唯一出现过两次的对联。
《红楼梦》第五回《游幻境指迷十二钗 饮仙醪曲演红楼梦》中:“当下秦氏引了一簇人来至上房内间。宝玉抬头看见一幅画贴在上面,画的人物固好,其故事乃是《燃藜图》,也不看是何人所画,心中便有些不快。”又有一副对联,写的是“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燃藜图》是神仙劝人苦读的一幅画,贾宝玉不喜欢“仕途经济”,自然也就不喜欢《燃藜图》了。但曹公在《燃藜图》两侧安插上一副对联,那就别开生面了。世事洞明不容易做到,人情练达更不容易做到,所以,你想做到有学问、你想写出好文章,何谈容易啊!
这副对联对仗工整,言简意赅,意味深长。人们如若从审美的角度出发,那么这副对联必然会给你美的启迪和美的陶冶,有谁不向往美呢?
自“新年纳余庆 嘉节号长春”出现千年以来,对联(春联、楹联)已经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最有活力的一种文化元素,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文化享受。然而,《红楼梦》中所呈现的诸多对联,无疑又把对联文化推向一个新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