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5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乌拉特前旗

小药材“长”出大产业

  □本报记者  图古斯毕力格 

  实习生  李荣

  4月27日,在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明安镇台梁村的田野上,种植大户贾二平正手持新签的土地流转协议,与村民们热烈讨论着中药材的种植计划。他的眼中闪烁着对未来的无限憧憬,仿佛已经看到了丰收的景象。

  作为镇里最早涉足甘草种植的农户,贾二平去年连片种植了近3000亩甘草,收获了可观的效益。今年,他计划在此基础上加种近千亩丹参,成为镇里第一个敢于尝试新品种的“吃螃蟹者”。

  “甘草比玉米省水一半,这账我算得清楚,但我发现丹参的行情更好。”贾二平自信地向村民们介绍着,“在镇政府的支持下,我今年要大胆尝试种植丹参,按照市场行情,预计每亩纯收入能达到2500元左右。”

  明安镇,这个曾经因海拔高、干旱少雨低温而农业增产增收受限的地方,如今却因其独特的自然条件,成为了种植中药材的宝地。这里土质松软、光照充沛、昼夜温差大,为中药材的生长发育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环境。近年来,明安镇秉持“扩规模、提品质、强品牌、提效益”的发展理念,依托资源禀赋,将地理劣势转变为富民优势,大力发展中药材种植产业。

  在黄芪种植40余年的历史基础上,明安镇又引进了防风、桔梗、甘草、白芍、丹参等多种中药材,形成了多元化的发展格局。同时,明安镇还建成集种植、加工和销售为一体的中药产业链,实现了由传统农业向新型农业的华丽转身,成为巴彦淖尔市种植中药材面积最大的乡镇。

  “我们的目标就是让群众过上好日子。”明安镇党委书记韩文宝坚定地说,“新的一年,我们将以党建为统领,以园区为引领,稳步扩大中药材种植规模,积极引进新品种,下大力气延伸产业链条。我们要让草原药谷和中蒙药材经济强镇的成色更足,让群众的日子一天更比一天好!”

  随着中医药产业的蓬勃发展和健康中国战略的深入推进,中草药种植产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乌拉特前旗明安、大佘太、小佘太等乡镇凭借自身资源优势,扶持建设标准化种植基地,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聚力发展中药材种植产业。

  从标准化种植到精深加工,从单一品种到多元化发展,乌拉特前旗的中药材产业正在实现由“小药材”向“大产业”的华丽转变,2024年,全旗中药材种植面积已达5.6万多亩。这不仅为农民增收致富开辟了新路径,更为乡村振兴和旗域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要闻
   第05版:旗县融媒
   第06版:2025全媒体主题宣传活动
   第08版:乌海
推动人才与企业“双向奔赴”
零工市场架起就业服务桥梁
无人驾驶农机成春耕主角
彩椒迎来收获季
“三个三”工作法夯实基层治理
小药材“长”出大产业
风电项目建设提速
“小田并大田”增产又增效
多彩非遗焕发别样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