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战略引领
完善系统性培养体制机制
2025年1月1日起施行的《网络数据安全管理条例》明确规定,“开展网络数据安全宣传教育和人才培养”,为网络法治建设指明方向。国家坚持统筹谋划与体系构建协同推进,深化“网络法律明白人”培育工作。
着力强化法律顶层设计,丰富政策供给内容,促进“网络法律明白人”培育相关法律政策落地。在顶层法律构建方面,持续优化《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并发布配套细则,增强操作性;在《网络数据安全管理条例》中增设“数据安全责任人”制度,为培育工作筑牢法律根基,确保于法有据。在政策供给维度,国家修订《“八五”普法规划》,将培养工作纳入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明确方向。司法部联合中央网信办构建“中央统筹、省级协调、市县落实”三级管理机制,压实责任保障政策高效落地。
着力构建系统培养体系,全力打造全面高效的“网络法律明白人”教育培养体系。打造“基础课程+专项模块+实战演练”系统课程。基础课程依托国家智慧教育平台,整合中国普法网等资源,开设网络法律基础理论、法规解读等科目,通过线上线下融合教学夯实基础知识,提升基本能力。专项模块聚焦网络交易、犯罪预防、知识产权保护等领域,邀请行业专家结合案例深度剖析常见法律问题,增强大家的法律意识。实战演练借助自主开发的VR普法实训系统,模拟网络侵权调解、电子证据取证等场景,让学员在沉浸式体验中提升实践能力。
公民勇挑重担
践行网络法治主体责任
公民应该深刻领悟网络法律的要义,自觉做网络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积极践行“三重角色”,争做“网络法律明白人”。
扛起“网络法律明白人”担当,厚植法治信仰情怀。公民应主动研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等法律,巧用“碎片化学习法”“中国普法”微信公众号、学习强国法治频道等平台,持续学习法律知识,提高法律水平。通过深化认知,将网络法律价值内化为行为准则,做到学法守法用法。同时,积极参与“全国网络法律知识竞赛”等活动,在交流中强化理解与运用,提升网络法律尊崇程度,营造全民学法氛围。
践行“网络法律明白人”责任,恪守法律规范准则。在网络活动中,公民要时刻保持警惕,在微信群、QQ群及其他平台,自觉抵制虚假诈骗、违规广告等不良信息。坚决不参与违法违规网络活动,即便无人监督,也能坚守底线,自律自省。以点滴行动维护网络法治秩序,推动形成人人守法的良好网络环境。
担当“网络法律明白人”使命,勇挑法治建设重担。公民要积极投身网络法治生态治理,担当网络安全宣传员。在网络社交群,仔细甄别违规信息,发现后及时举报并科学引导,净化网络环境。利用“多元解纷平台”,运用法律知识参与线上纠纷调解,化解网络购物、社交冲突等矛盾。借助“法治微视频创作大赛”,揭露网络诈骗手段;通过抖音、快手等直播普法,实时解答网民咨询,全方位提升网络法治氛围,维护网络法律尊严与权威。
协同发力治理
绘制数字法治新蓝图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法治建设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只有全体人民信仰法律、厉行法治,国家和社会生活才能真正实现在法治轨道上运行。国家通过引导公民参与法规修订、推动平台技术合规,凝聚多方合力绘制数字法治新蓝图。
国家积极引导公民成为“网络法律明白人”,促使其投身网络法律法规及政策的修订。组织其参与立法讨论会议,凭借网络实践经验贡献务实建议;线上搭建法规意见征集平台,线下开展基层调研,全面收集民众在网络空间遇到的问题与改进诉求。建立网络法律意见库,系统梳理分类意见,通过选拔机制筛选优秀“网络法律明白人”定期交流研讨,将前瞻性、可行性建议精准传递给立法部门,打通民众实践到顶层设计的转化通道,让网络法治建设更贴合社会关切与发展需求。
国家积极引导平台负责人培育“网络法律明白人”团队,打造平台借助创新技术合规运营的模式。鼓励平台将法律要求嵌入技术底层架构,实现“代码即法律”的实践应用。平台运用“虚假宣传语义分析模型”,融合文本、视觉、音频多模态识别技术,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知识图谱与动态对抗训练机制,构建智能治理系统,精准拦截虚假宣传信息,在技术层面筑牢合规防线,保障网民权益的同时实现平台依法运营。
加强网络空间法治建设任重道远。唯有以国家战略引领为纲,公民担当尽责为本,多方协同发力为要,才能让“网络法律明白人”遍地开花,共同筑牢清朗网络空间法治根基,推动网络生态治理长效化,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强劲数字法治动能。
(鄂尔多斯应用技术学院 高丽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