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4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张鹏举:承传统、融自然的“牧民建筑师”

▲张鹏举在房屋建造现场讲解洞口节能协同做法。
  在四子王旗贡格尔苏木的贡格尔草原,一场因建筑而起的旅游变革正悄然发生,而这场变革的推动者,正是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建筑学会西部地域建筑专业委员会主任张鹏举教授。

  贡格尔草原风光旖旎,拥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但传统住宿条件却成为当地民宿旅游发展的一大阻碍。如何满足牧民“既保留草原特色,又提升接待能力”的需求?

  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张鹏举决心为牧民打造别具特色的民宿建筑。在设计过程中,他将地域文化与现代建筑理念深度融合,运用“分层夯筑+纤维加固”工艺,将当地黏土、砂砾按科学比例混合,加入天然植物纤维,打造出抗震防风且保温性能优越的夯土墙体,解决了草原冬季寒冷、风沙大的问题。同时,他还创新采用正交胶合木木杆来耦合空间力与场,顶部安置双层 Low-E 玻璃发电天窗,保证采光通风、阻断热量流失,还自产能源。

  牧民刘锦家的民宿自开业以来备受欢迎,两个半月收入20万元,成为当地旅游经营的成功典范。“张教授是我们牧民的建筑师!他设计的房子好看又好住,游客来了都不想走。” 刘锦难掩喜悦,“这不仅是我的家,更是增收致富的‘金窝窝’!”

  经年累月的科研实践中,张鹏举深刻认识到,建立内蒙古自己的草原人居营建模式意义深远,他申请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通过“研发—示范—推广”全过程开展工作,推出系列“原位—低建造”新型技术,被自治区政府推广为农村牧区住房建设新模式,为内蒙古草原从游牧到定居的文化传承、经济发展提供了可行路径。

  作为自治区唯一的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张鹏举扎根内蒙古40年,从事地域建筑研究,秉持“承传统、融自然、低建造”理念,构建了草原人居环境新理论框架,完成的200余项示范工程覆盖了内蒙古全域,获得国内外优秀建筑设计奖90余项。他先后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内蒙古杰出人才等荣誉称号。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出彩
   第05版:要闻
   第06版:青春号
   第07版:旗县融媒
   第08版:乌海·海南区
第九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 向全区广大科技工作者致敬!
张鹏举:承传统、融自然的“牧民建筑师”
致全区广大科技工作者的慰问信
赵再望:让“储能之光”照亮北疆更广阔天地
张彪:丈量生态之美 探索绿色未来
苏秀兰:开辟生物活性肽研究领域新赛道
徐杰:扎根内蒙古大地的自然科普使者
赵沛义:扎根农田助力旱作农业增产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