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5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通辽

稻田科技浓 良法加持多

种植户在搬运秧苗。
  □本报记者  鲍庆胜 

  通讯员  梅英  摄影报道

  6月6日,在通辽市库伦旗茫汗苏木毛敦塔拉嘎查的稻田里,种植户海龙一家正忙着搬运秧苗、操作插秧机,嫩绿的秧苗被整齐地栽入田中。

  今年,在通辽市民委老科协农技专家塔木扎布的指导下,海龙首次尝试种植通优1号水稻品种。从育苗阶段的精准控温、插秧环节的合理密植,到田间水肥管理,塔木扎布全程跟进、现场指导,为种植户提供全方位技术服务。

  “多亏了塔木老师手把手指导,从选种、育秧到插秧,每个环节都教得非常细致。”海龙介绍,去年他家50亩水稻亩产超过1000斤,总产量达5.5万斤,收益约10万元。今年换了新稻种,各项管理措施也更加科学,收成差不了。

  田间,塔木扎布正耐心地向种植户传授种植要点:“地一定要平整,否则会影响产量;插秧前一周要灌水,并打好封闭除草剂;底肥要施足,严格把控插秧密度,沙漠水稻每穴3株即可,黑土地每穴不超过5株,这些细节直接关系到最终产量。”

  近年来,库伦旗持续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通过引进优质新品种、推广创新种植技术,不断提升水稻种植效益。今年,全旗水稻种植面积达1.1万亩,预计稻谷总产量4400吨。

  据了解,2025年通辽市水稻种植面积达25万亩以上,目前水稻插秧工作正稳步推进,预计将于6月中旬全部完成,为全市粮食丰收打下坚实基础。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特别报道
   第05版:盟市专线
   第06版:出彩
   第07版:阿拉善
   第08版:乌海
科创中心成沪蒙协作创新标杆
“乌贸通”平台助企拓展全球市场
创新场景掀起多元业态消费热
“三变”改革增强集体经济活力
逐绿向新好“风”景
以旧换新释放汽车消费潜力
稻田科技浓 良法加持多
进“一扇门”解万千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