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5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兴安

进“一扇门”解万千愁

  □本报记者  高敏娜  通讯员  王越

  日前,在兴安盟科右中旗巴仁哲里木镇,一场因草牧场边界引发的纠纷导致三方发生矛盾。镇综治中心接到调解申请后,迅速联合派出所、司法所、综合执法局展开调解,但因当事人情绪激动被迫“中场叫停”。科右中旗综治中心随即协调“全国模范调解员”白建立赶赴现场,通过7个小时的耐心劝解和细致疏导,成功化解了矛盾。

  现如今,“产生矛盾纠纷就到综治中心‘找个说法’”已成为兴安盟老百姓的共识。兴安盟把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作为深化平安建设的“主引擎”与“强抓手”,搭建起多元高效的矛盾纠纷化解体系,确保人民群众每一项诉求都有人办、依法办,让群众真切感受到进“一扇门”、解“万千愁”的治理效能。

  走进扎赉特旗综治中心,接待大厅宽敞明亮,各功能区划分明确。该中心采用“常驻+轮驻+随驻”模式,整合公、检、法、司、农牧、人社等11个常驻部门、10个轮驻单位及3个调解组织,统筹诉讼服务、检察服务、公共法律服务、信访接待等功能。

  “我们的目标是实现群众诉求‘一站式受理、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扎赉特旗综治中心副主任吴珉介绍,中心还开发了“矛盾纠纷线上受理”微信小程序,并将12368、12309、12348、12338公共服务热线和110非警务警情等接入旗综治中心,“一案一码”全程可追溯,将服务推送到群众“指尖”。

  兴安盟高度重视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工作,立足盟赋能指挥、旗整合资源“一站式”化解、乡联动处置、村前端排查职能定位,聚力实现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化解纵向贯通,推动矛盾纠纷预防化解和社会治安风险防控工作有效落实。

  目前,兴安盟各级综治中心正朝着实现“有牌子、有场所、有力量、有机制、有效果”的目标推进,已建成并实体化运行盟级综治中心1个、旗县级综治中心3个、乡镇级综治中心82个。今年以来,全盟共接待来访群众5758批、7043人次,登记矛盾纠纷9630件,均由旗、乡两级负责化解,已化解矛盾纠纷9244件,化解率96%以上。

  为织密风险防控“安全网”,兴安盟在健全“网格党小组+专职网格员+楼栋(单元、联户)长”治理机制基础上,以前端排查、优先化解、一线稳控为重点探索建立网格员基层微治理工作制度,推动矛盾纠纷化解从被动应对转为主动出击。

  日前,乌兰浩特市天骄街道红星社区居民卢秋玲将一面锦旗送到天骄街道综治中心。

  半个月前,社区网格员排查时,发现74岁居民卢秋玲因原单位欠缴医保导致就医困难。街道综治中心收到上报信息后,联系医保局、工信局等多个部门,推动医保补缴流程落地,同步安抚其他同类退休人员情绪。最终,包括卢秋玲在内的80名退休人员医疗费用问题得以解决。

  “我们以‘微事不出网格、小事不出社区、难事不出街道’为目标,在精细划分28个大网格、482个居民自治网格的基础上,建立了12个网格义管员联防联控工作站。整合党建指导员、网格员、楼栋长、单元长、社区民警、人民调解员、红城义警、物业人员、民兵等力量,打造基层社会治理的坚固防线。”天骄街道党工委书记、党群服务中心主任裴盈梅介绍道。

  扎赉特旗探索实施矛盾纠纷源头治理“精准排、联动调、例会商”工作法;科右前旗科尔沁镇提出“以党建为核心,推动治理平台集成化、治理队伍多元化、治理机制精细化”的“一核三化”工作法;扎赉特旗好力保镇五家子村构建党建引领基层微治理“铁三角”治理架构……随着治理效能的全面提升,兴安盟各地的探索实践正转化为制度建设。从单一力量到多元化解,从末端治理到源头管控,以综治中心为枢纽,兴安盟串联起基层治理的“法治链”,为新时代基层治理写下了鲜活的“兴安注解”。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特别报道
   第05版:盟市专线
   第06版:出彩
   第07版:阿拉善
   第08版:乌海
科创中心成沪蒙协作创新标杆
“乌贸通”平台助企拓展全球市场
创新场景掀起多元业态消费热
“三变”改革增强集体经济活力
逐绿向新好“风”景
以旧换新释放汽车消费潜力
稻田科技浓 良法加持多
进“一扇门”解万千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