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10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源于生活的艺术

  □高兴超

  鄂尔多斯青铜饰牌是北方游牧部族佩戴在服饰、腰间、马具等上的装饰物,是鄂尔多斯青铜器中最具特征的器物,富于变化,栩栩如生。鄂尔多斯青铜饰牌按照形制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平面形制,呈长方形或近似长方形,整个饰牌边框鲜明,以绳索纹、连续的几何纹、网纹等纹饰进行装饰,在框内布局图案时,常采用浮雕、透雕、锤揲、阴刻等工艺,展现具象或抽象的动物造型;另一类饰牌则平面略呈长方形,但是整体没有固定的边框,饰牌上动物的头部略宽,尾端略窄,业内通常把它们称为“P”形或“B”形饰牌。

  大多数饰牌均为成双成对出土,值得注意的是饰牌虽然有着相同的图案,但是方向却是相反的。古人在佩戴饰牌时,将其一左一右饰于腰带前部,还有一些饰牌其中一件的边缘处有类似于带扣环面上的鸟喙状凸起,所以它们应当同时具有带扣的功能。

  艺术源于生活,像虎豕咬斗纹金饰牌这种以动物撕咬搏斗为题材的饰牌,在鄂尔多斯青铜器饰牌的装饰中表现极多,是北方游牧部族生活实践的结晶,也是他们在长期生产中创造的一种实用艺术。

  北方游牧部族有着游牧文化的经济方式,他们逐水而居,以畜牧业为主,衣食住行都与动物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游牧日常生活中,他们经常看到动物捕食、撕咬、搏斗等场景,通过长期观察,掌握了它们的形态,并通过高超的技艺,将草原上特有的弱肉强食的现实场景通过饰牌方式记录和表达出来。

  虎纹是鄂尔多斯青铜器中最具代表性的纹样,上至商代,下到两汉,时代延续性强。虎纹的造型主要分为四种:一是只表现虎首的造型。二是个体虎的造型,静态中的虎呈卧姿或立姿。三是群兽咬斗的造型。四是写实性与图案化结合的造型。战国晚期,虎纹饰牌十分盛行。

  (作者系鄂尔多斯市博物院副院长、副研究员)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要闻
   第05版:法治
   第06版:通辽
   第08版:乌海
   第09版:影像力
   第10版:北疆文化·文物说
   第11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家园
   第12版:公益广告
虎噬豕咬饰牌威
源于生活的艺术
方寸之间的较量
斑驳虎纹佑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