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2日晚,包头市“天下黄河第一村”景区成为欢乐的海洋,备受瞩目的“草原新篇章·文旅新未来”2025内蒙古自治区文旅发展主题活动在包头市启幕。一场融合了草原风情、黄河文化与沉浸式体验的文旅嘉年华盛宴精彩呈现,实现了区域文化联动,非遗资源优势互补,共同促进文旅企融合发展,助力北疆文化建设。
近年来,包头市大力推进文化高地建设,以文旅赋能城市品位提升,坚持市场化思维推进文旅项目建设,城市吸引力不断增强。
“寓保护于利用” 文化遗产火了
去年以来,包头市以文化为“钥”,开启了一场盘活沉睡资产、唤醒城市记忆的深刻实践。曾经斑驳废弃的厂房、沉寂的古村落、日渐淡出人们记忆的历史建筑,正在“活化利用”的智慧理念下重焕生机。
面对众多承载历史却陷入闲置或衰败的文化遗产资源,包头市摒弃了简单的封存或粗暴的商业化开发,精准把脉,分类施策,对全市范围内的工业遗存、历史街区、传统村落等,根据其历史价值、建筑特色、区位条件等因素,量身定制盘活路径。在“寓保护于利用”的修复过程中,巧妙引入符合其气质的新功能、新业态,让闲置空间在现代语境中找到新的存在价值和活力源泉,呈现出多彩的活化图景。
昔日庞大而沉寂的包头棉纺厂旧址,如今已成为集工业遗产展示、创意设计、艺术展览、休闲娱乐于一体的“包棉1958”。走进其中,巨大的纺织机械成为最震撼的装置艺术,讲述着工业时代的荣光。印染厂房变身休闲茶馆,上演着当代与历史的对话。老物件、老机器、老照片等文化元素与建筑改造、环境提升、室内装饰相得益彰,形成沉浸式、无边界、融合式的“文化+”共享空间。这里不仅成为市民休闲打卡、感受工业美学的胜地,更吸引了大量商铺和文创企业入驻,成为驱动城市创新的新引擎。每到周末,联谊活动、文艺演出、快闪秀等活动层出不穷,“包棉1958”又化身成为欢乐海洋。
近期,项目在一期基础上进行了扩容,形成了开放式、步行式的街区空间,规划的五大核心业态涵盖艺术空间、餐饮、数码商铺、特色文创、精品零售、娱乐等多种业态,将形成“以餐饮主导、零售娱乐服务协同”的生态布局,为市民游客带来集吃喝玩购娱一体的丰富体验。
位于黄河岸边的传统村落,曾因整体搬迁而日渐凋敝。但依傍“黄河旅游”的自然优势,承载着包头民间艺术历史底蕴的画匠营子村,怎能任凭岁月湮没了它的独特魅力?
当地通过建立黄河民俗文化馆,展示农耕、捕鱼、船运等传统技艺与生活场景;组织沉浸式表演团队,展演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二人台、漫瀚调等非遗项目;引入精品民宿、黄河美食工坊等业态,让游客能“住下来、慢体验”;引入故宫博物院紫禁城书画协会写生创作基地、中华文物交流协会文博书画院写生创作基地、北京靳尚谊艺术基金会青年艺术家包头驻留项目等文化资源,为包头市植入深厚的文化吸引力。如今,昔日落寞破败的河畔村落蝶变为人潮熙攘的“天下黄河第一村”。
浓缩了包头市近代商业移民史的三官庙片区,是承载着老包头厚重历史的珍贵遗址,也是“走西口”浪潮的重要见证者。去年年底,包头市以三官庙片区为核心,建设老包头走西口历史文化街区。改造工程坚持“修旧如旧”,恢复了传统街巷和部分院落。开街当天共接待游客7万余人次,古院落中、街巷里人来人往,摩肩接踵,北梁爆肚、铜锅涮肉一座难求,再现了昔日商铺的繁华景象。节日期间,街区变身为民俗文化的狂欢舞台,通过“角色代入+任务驱动”的模式,演员们化身为晋商时代的市井人物,以短剧形式诉说走西口时期的贸易场景与生活百态,塑造项目运营的核心吸引力。更有终年不断的音乐会、脱口秀、灯光秀,成功实现了一次又一次运营引流。
作为包头市盘活文化资产、促进民族团结的力作,“石榴花开主题园区”于去年十一盛装亮相。园区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打造了一个集中展示的沉浸式平台。其中,“三千孤儿入内蒙”成为园区最打动人心的灵魂篇章。展厅的主题实物与影像再现了上世纪六十年代初这段流淌着民族大爱的国家记忆,近期上演的“千里寻亲”更是将“中华民族一家亲”的理念具象化为可感可知、催人泪下的生命故事,成为园区进行民族团结教育最生动、最有效的载体。自试运营以来,凭借其独特的文化魅力、深沉的情感力量以及促进交往交流交融的社会价值,迅速成为市民周末打卡首选。
正在建设的“春风十里”主题街区则以包头城市精神内涵为主导,打造沉浸式文旅消费新场景。项目依托建筑景观、业态布局重构“商旅文体”体验空间,构建全季消费生态,致力于打造既能满足居民高品质生活需求的基层治理和民生工程,又能够以独特文化IP吸引外地游客的特色空间,推动城市形象焕新与区域旅游竞争力提升。
当沉睡的遗产被赋予新生,成为承载城市集体记忆、彰显地域特色的精神坐标,包头的历史文脉从未如此清晰生动地展现在市民和游客面前。据文旅部门统计数字显示,今年春节假期,包头市接待游客314.30万人次,累计实现国内游客总花费21.93亿元。其中,“天下黄河第一村”、老包头走西口历史文化街区、“包棉1958”等热门打卡景区成为重要贡献点,见证了闲置资源转化为新兴增量的巨大潜力。未来包头市将继续在盘活闲置低效资产资源的内涵式发展道路上坚定前行,以丰富的文化家底为引擎驱动包头市在高质量发展的征途中持续释放出独特而持久的魅力与动能。
品牌项目频出 城市“新名片”亮了
近年来,包头市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挖掘整合文化资源,加大体育赛事活动供给,升级多元旅游业态,全力打造一系列特色鲜明、精彩纷呈的文旅活动,不断擦亮了城市影响力新名片,还在全国文旅版图上逐渐崭露头角。
“天下黄河第一村”热闹非凡,老包头走西口历史文化街区人山人海,“包棉1958”烟火气十足……如今的包头市正在文旅发展的赛道上疾驰奋进。
文化是旅游之魂,为旅游注入深厚内涵。拥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包头,犹如一座文化的富矿,等待着人们去挖掘和探索。
绵延万里、奔流不息的黄河,自西向东流经包头220公里,留下了丰富的人文资源和自然资源。包头市充分利用这一独特优势,深挖黄河文化和黄河资源,精心打造“黄河观凌周”文旅IP,将黄河景区建设成集文化、美食、休闲等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目的地,吸引众多市民游客前来欣赏黄河开河的壮丽美景,品尝沿岸特色美食,感受黄河文化的博大精深。
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国家战略浪潮中,包头黄河国家文化公园以其独特的生态底蕴与人文魅力强势崛起。作为公园灵魂所在的黄河博物馆,与壮阔的湿地景观深度融合,共同构成包头向世界递出的文旅金名片,生动演绎着新时代的“黄河故事”。这张熠熠生辉的“城市新名片”,向世界宣告着包头守护母亲河、书写绿色发展新篇章的坚定决心,奏响了北疆大地上一曲雄浑壮丽的“黄河大合唱”。
城门外士兵站立,城楼上号角吹起。2024年5月1日,伴随着铿锵有力的“开园”声,固阳秦长城国家文化公园正式向游客开放。这是我国首个以秦始皇时期长城为主题的国家文化公园。公园设立秦长城文化展厅、秦长城学术报告厅、北塞驿、色尔腾凯旋广场等场所,以及石筑长城、烽燧、分筑缝等15处游客打卡点,让游客在看展示、听报告、登长城中,感受秦长城的历史渊源。今年春节前夕,老包头走西口历史文化街区正式开街。秉持“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理念,古建专家团队和国内知名设计企业中建文旅集团对街区进行勘察设计,采用原工艺与原材料对文物本体进行修缮,最大程度还原原汁原味的历史风貌,不仅守住了曾经生活在这里的老北梁人的乡愁与记忆,也让绝大多数市民游客表达出认同和共鸣。
在文旅发展过程中,包头市深入挖掘黄河文化、长城文化、西口文化、工业文化等本地文化资源,打造了一系列具有地方特色的文旅项目,以文塑旅,不断提升城市文旅品质,塑造出独具魅力的文旅产品。这些根植于本地文化的文旅新地标,正成为一张张彰显城市特色的新名片,吸引天南海北的游客前来体验,真正让文化在旅游中活起来、让旅游在文化中火起来。
近年来,包头市精心策划并举办了丰富多彩、形式各异的文旅活动,如璀璨繁星,照亮了城市的文旅版图,满足了不同游客群体的多样化需求。
2024年7月12日至15日,包头市成功举办中国·包头艺术品博览会。40余家文化单位、画廊、艺术机构及百余名艺术家参展,2000多件艺术精品汇聚于此,为市民游客带来一道丰盛的文化大餐。这场艺术盛会吸引了众多艺术爱好者前来参观,为提升城市影响力注入了活力、动力。
“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2024年8月11日上午,“千人黄河大合唱”在包头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开唱,拉开了“包头黄河合唱周”的帷幕。来自全国的高水平合唱队伍共聚鹿城,激情放歌,歌唱黄河、城市与人民,用歌声将包头故事、包头精彩传向五湖四海、四面八方。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在包头·正青春”街头演唱会热情开唱,“包棉1958”室外广场摇身变为青春舞台。最年华组合、花格格组合、四喜丸子组合、89组合、光阴乐队等高水平专业组合轮番登场,带来音乐盛宴。台下人头攒动,气氛热烈,观众或驻足聆听,或随乐摇摆,沉浸在音乐的海洋中。
在包头市,一场场街头演唱会,吸引了无数市民游客的目光。无门票、纯听歌的爆火形式,让音乐与包头的城市生活相交融,持续释放着开放、年轻、包容的城市文化魅力。
从高雅艺术到街头律动,从民俗文化到艺术展览,丰富多彩的活动持续为包头市注入活力,点燃了城市的热情。
体育赛事,犹如一台强大的活力引擎,为包头的城市发展注入澎湃动力,也为文旅产业带来了新机遇。
5月18日,包钢·2025包头马拉松赛鸣枪开跑。来自全国各省区市、港澳台及美国、英国、韩国、新加坡、肯尼亚、埃塞俄比亚等6个国家和地区的3万名跑友齐聚鹿城,用脚步丈量城市,书写运动篇章。这也是包头市举办的第12场马拉松。
自2019年8月18日成功举办首场马拉松以来,经过6年打磨,“包马”已成为这座城市的一张亮丽名片,众多选手和游客在参赛观赛的过程中,深入了解包头市,将对包头市的美好印象传播到全国各地,提升城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随着“包马”领跑,“跟着赛事去旅行”2024内蒙古马术系列活动推介会、中国马术协会耐力达标赛、内蒙古自治区青少年马术锦标赛等高水平马术赛事在包头闪亮登场。此外,2024年ITF国际男子网球巡回赛、2024中国男子篮球职业对抗赛、第二届中俄蒙城市足球友谊赛等国际国内高水平赛事也相继花落包头。一系列高规格赛事的落地,不仅展现了包头市的办赛能力,更显著提升了城市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如今的包头市,正以独特的文化魅力、丰富的文旅活动、创新的发展模式,吸引着越来越多游客,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在全国文旅版图中绽放更加耀眼的光芒。未来,包头市还将继续深耕文旅沃土,不断探索创新,为游客带来更多精彩体验,持续为城市发展注入强大动能。
花式服务“宠客” 城市“温度”暖了
6月24日早晨,包头市第三十五场政商恳谈早餐会在“天下黄河第一村”GaiGai餐厅举行。黄河岸畔,夏景旖旎。就在两天前,2025内蒙古文旅发展主题活动在此启幕,欢乐氛围余温犹在。
这样的包头市政商恳谈早餐会已形成常态化机制,当地文旅企业多次受邀参与并提出产业发展痛点,政府现场响应,企业诉求直接促进行动落地,并纳入“包你满意”营商环境品牌建设,推动当地文旅品牌升级,助力从“工业钢城”向“文旅绿城”转型。
来自这座城市的暖意越来越多:发放惠民旅游景区电子门票,为来包游客推出优惠福利;出游车辆“轻微违法不处罚”,让游客感受到城市的深情礼遇;此外,更有丰富多彩的文旅活动、形式多样的“宠客”福利、新招频出的热情服务……近年来,包头市可谓拿出“十八般武艺”,想方设法提升游客体验,让各地游客既能邂逅自然风光的浪漫诗篇,又能有宾至如归的舒心感受。
对于出游者来说,吸引人的不只是壮阔的美景,真诚才是永远的必杀技。就包头而言,从文旅局长到村干部再到00后小编“卷”出神操作,不是在空喊:“我们这儿多么好。”而是在说:“我们真心想让你来看看。”
包头市市场监管局全面启动旅游市场秩序专项整治行动,全方位规范旅游市场经营行为,让游客能够更加舒心放心地享受旅游过程。就连看似与文旅毫不相干的人民法院也把“旅游巡回法庭车”直接开进了景区景点,现场化身“和事佬”,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不让小事变大,影响游客游玩好心情……他们展现出的热情好客让城市更加吸引人。
城市的宣传有角度,监管有深度,服务有温度,在这里,政府、社会、市场拧成一股绳,劲往一处使,竭诚努力,用最贴心的服务欢迎各地游客来包头赴一场文旅之约。
在文旅竞争白热化的当下,如何能在文旅市场中杀出重围?包头市选择从“精致游客体验”上破题解题。
光看赛马,参与度不高怎么办?2025达茂旗春季那达慕暨赛马“村超”联赛赛事,通过新增“猜头马、赢村礼”项目、举办蒙眼画马、套马等“马”主题游戏,让各地游客为选手加油鼓劲的同时,有了更多参与感、体验感。
在“包棉1958”、老包头走西口历史文化街区、“天下黄河第一村”等地,昔日沉睡的宝贵文化遗产摇身一变成为炙手可热的红火打卡景区,每逢节假日,一场场沉浸式演唱会、联谊活动、文艺演出层出不穷,让各地游客在逛景点时也能邂逅包头文化,感受北疆风情。
新项目给人带来新体验,老项目也不甘示弱,花样翻新。今年4月底,北方兵器城这个传统“硬核打卡地”建立北方军事体验基地并正式营业,新增的坦克乘坐体验、火箭筒发射体验、儿童乐园、卡丁车等项目,让游客不仅能看到威风凛凛的轮式战车、履带战车,还能坐在坦克里,听着发动机的轰鸣声,感受钢铁巨兽带来的震撼与力量。
近年来,包头市各旗县区、稀土高新区通过开发沉浸式体验和多元互动项目,文旅融合新业态、新产品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在满足游客娱乐需求、充实游客体验的同时,延长了产业和消费链条,助推全市文旅高质量发展。
为了让游客不仅“到此一游”,更能流连忘返、再度光临,成为“回头客”,各方持续在精心定制专属福利、优惠政策和后续服务上发力。
2025年高考结束后,五当召景区从6月8日至9月1日,对高考学子实行凭准考证免门票,随行家属一人还能享受半价优惠;春坤山生态旅游景区、马鞍岭生态旅游区、北方兵器城、七彩大地旅游区、秦长城国家文化公园等也纷纷跟进,在暑期为全国高考学子敞开免票大门,一系列举措让莘莘学子感受到包头的满满诚意。
在交通出行方面,包头交警的贴心服务贯穿始终。“草原新篇章·文旅新未来”2025内蒙古自治区文旅发展主题活动期间,包头交警全面启动“景区护游”勤务机制,用优质的服务和贴心的守护助力游客畅游包头、舒心消费。在景区周边,设置外地游客专属停车场,优先保障外地车辆停放,同时引导本地工作人员车辆停放至远端,把便利留给游客。交管部门还推行事故远程视频快处服务,白天在景区发生轻微财损事故,游客通过“交管12123”APP或包头交警微信公众号中的“交通事故视频快处”模块进行一键视频报警,全程线上处置,实现一次办结,快速撤离现场。
住宿餐饮同样尽显关怀。包头市的星级旅游饭店针对不同客源地和时节推出多样化优惠套餐,吸引游客错峰出行。餐饮行业也积极行动,各大小餐馆推出融合本地特色与外地口味的改良菜肴,满足不同游客的味蕾需求,还在店内设置游客意见簿,根据反馈及时改进。正是这些全方位、持续性的真诚服务,让游客在包头的每一次体验都舒适、难忘。
许多游客在离开包头后,纷纷在社交媒体上分享自己的旅游经历,对包头市丰富的文旅资源和优质的文旅服务赞不绝口。一位来自德国的旅行博主沉浸式参观了五当召景区后,在发布的视频中连续4次说:“包头太值得来了!”来自山东泰安的游客杨先生五一期间来包头市游玩,在短视频平台分享了自己的旅行感受,评论区的包头人纷纷主动推荐景点、美食,帮他规划行程,游览最美的包头。杨先生也一一回复,并感慨道:“包头,我还得再来。”
在6月22日举行的2025内蒙古自治区文旅发展主题活动开幕式上,包头市向全国向世界发出“包头邀约”:期待天下宾客相会于此,开启一段休闲之旅、共赴一场心灵之约。这座城市正在用实际行动表明,包头不仅有美景美食,更有一颗渴望留住游客的心,让每一位踏上这片土地的人都能真切感受到家的温暖,成为包头旅游的“代言人”,让包头的城市温度随着游客的口碑不断向外传递,吸引更多的远方来客领略这座城市的独特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