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3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壁画上的母亲

  □本报记者  赵文萃  薛来  郑学良  路兴  尤琨  莫日根毕力格

  在崇山峻岭间,两位农村妇女在崎岖的山路上步履匆匆。远处的山脚下,两名日军端着三八大盖正在巡逻……这是一幅表现大青山抗战的长图,绘在呼和浩特市武川县得胜沟乡李齐沟村临街的一堵墙上。59岁的村民李峰林每天路过这里,总会忍不住多看几眼,壁画中的主人公之一是他的母亲——支前模范张兰女。

  1923年,张兰女出生在一个贫寒的农家,家里兄妹4人,她排行老三。在她年幼时,两个哥哥就参加了八路军。

  八路军刚开进大青山时,张兰女还是个刚过门的农家小媳妇。她家境贫寒,缺吃少穿,八路军对她家多次照顾,帮她干农活。她想起两个八路军哥哥,也终于明白:一直包裹着她的是朴素的阶级感情——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是人民的军队。于是,她主动组织村里妇女积极开展支前活动,为八路军做军衣军鞋、磨面、送情报,每天忙得不可开交,战士们都亲切地称呼她“二嫂”。

  “从我记事起,张兰女就是我们村的妇女组长。”84岁的吕栓师回忆,“她长得挺清秀,大眼睛、圆脸,平时轻声细语的,脾气特好,工作起来却雷厉风行。”

  “当时的妇女参加工作可不是一件容易事,因为山区封建思想严重,很多妇女不敢抛头露面。特别是领头人更不好选,有些人还讽刺打击,泼冷水。而张兰女的婆婆首先站出来支持她,丈夫也很通情达理。在她的带动下,李齐沟村成了支前模范村。”武川县文保中心文博副研究员武明光讲述着。

  部队将后方给养基地设在李齐沟村,而基地和前线的转运站正是张兰女的家。从此,作为村妇女组长的张兰女也变成了部队的“后勤兵”。

  “母亲做的一手好针线。这是为我们兄妹7人绣的腰爪子(护腰贴),她交给我们时说:‘妈这辈子没啥能给你们的,就绣一对儿腰爪子留个念想吧,你们看到它,就像看到我了!’可惜还没做完,她就过世了。”75岁的二女儿李青枝数度哽咽。

  外形酷似酒瓶剖面图、上窄下宽的两块黑色衬面上绣满了五颜六色的花朵,李青枝久久揉搓着这对腰爪子,泪珠在眼眶里滚动。面对这做工精细的绣品,所有人沉默着,思绪飘向那炮火纷飞的岁月……

  1942年秋,日军疯狂扫荡大青山抗日根据地,八路军与敌寇展开巧妙的游击战。由于整日与敌人周旋,战士们的衣服被荆棘刮得破烂不堪,身上划了很多血道子,有些战士打着赤脚,脚上裂着血口子。于是她联络了一些妇女,短短几天就将三四百件衣服缝洗好了。冬天来临之际,张兰女接受了赶制棉衣的任务,她和妇女们起早贪黑做了几百件,解决了战士们的过冬问题。同时,她和年迈的婆婆不分昼夜,利用下脚料给部队赶制了8双实纳帮底的“牛鼻子鞋”。婆媳俩眼睛熬红了,手背勒肿了,针针线线纳进了对八路军的深情厚谊。

  “这是母亲送给我的嫁妆,”李青枝柔情的话语,把在场的人们从过去的情境中拉回到现实。她慢慢地抚摸着手腕上那只麻花形银手镯,“这是母亲最值钱的东西了。每次说起这只手镯,妹妹总是忿忿不平:‘妈就偏心,只给姐姐嫁妆,什么也不给我。’母亲总是笑呵呵地给妹妹解宽心:‘你姐结婚时家家条件都不好,妈给你姐手镯也是让她在婆家长脸。你结婚的时候,家家好光景,真把手镯给你,你就不怕人家笑话你老古董?’”

  “母亲是个温柔善良的女子,她的脾气极好,从来不生气发火,但是却特别坚强。她给我讲过她给部队送信的事,真是惊心动魄!”

  一天深夜,天降大雪,人们早已进入梦乡。突然,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惊醒了熟睡的张兰女。她警觉地披衣下炕:“谁?”当确认是联络员,她赶紧打开门。来人手里拿着一封加急信,上气不接下气地说:“不好了,敌人来了,快通知山上的同志。”张兰女急忙把棉袄撕开,把信缝在里面,提了根棍子,沿着崎岖的山路,踏着厚厚的积雪,深一脚浅一脚地向山里行进。可是刚走到山口,就被伪军捉住了。他们搜遍张兰女全身,也没发现任何蛛丝马迹,只好放了她。张兰女艰难跋涉了20多里山路,当指导员看完信后,激动地说:“张兰女同志,你太辛苦了,你为我们做了这么多工作,我们太感谢你了!这次你又为我们战胜敌人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然而,母亲还是被汉奸盯上了,她不幸被捕。母亲说当时她屏住呼吸,一动也不敢动,只听到自己的心怦怦地跳。她紧紧地闭住眼睛,咬紧牙关,任凭雨点般的皮带抽打在她身上……最终在地下工作者和乡亲们的多方营救下逃出虎口。”

  “在我的记忆中,母亲只‘揍’过我一次。那时我还小,在外面玩耍时感觉到口渴,就抄起一个白瓷碗喝水,谁料手一滑,‘啪’,白瓷碗掉在地上摔碎了。母亲急了,把我身子扳过来,在我屁股上甩了两巴掌。我一哭,母亲慌忙把我搂在怀里哄我:‘不哭了,乖闺女,妈打疼你了,妈再也不打乖闺女了……’我知道,母亲并不是真要打我,家里太穷了,她舍不得那个碗。现在,她要是还能打我两巴掌该多好啊!”李青枝眼睛紧闭,用牙咬着自己的拳头。

  “是啊,家里太穷了,全家人只有两条被子,衣服都是老大穿完老二穿,老二穿完老三穿……但母亲总是告诫我们,将来要正直做人,不能偷鸡摸狗,要将红色基因传承下去。”老六李峰林记忆犹新。

  2017年,李峰林将母亲住过的老宅翻修改造,盖了8间砖瓦房经营农家乐,当年就收入十几万元。而在这之前,他仅靠20亩土坡地维持生计,干旱时,一年收成只能解决温饱,孩子的学费全靠借。“虽然穷点,但我们每天都乐呵呵的。母亲就是家里的‘定海神针’,她经常语重心长地对我说:‘没有共产党,哪会有咱们这个家啊!’”

  “2004年,母亲胃出血去世。出殡那天,我走到一个僻静的角落,突然抱住一棵树哭出声来,像一个在夜幕来临时迷路的孩子那样,哭自己,哭蓦然间消失了的亲人。”

  农家乐的房间里挂满了大青山抗日根据地及母亲的老照片,面对客人的询问,李峰林都会一遍遍地讲述当年的故事。“母亲临终前告诉我,一定要让更多人知道八路军为抗击日军保护百姓所做的贡献。”

  “1951年,母亲参加了国庆观礼,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当时的党和国家领导人亲自接见了她们,母亲说这是她这辈子最光荣的事。”

  如今,兄妹7人各奔东西,这里只留下了李峰林。他用长满老茧的手摩挲着老榆树,眼睛死死地盯着树冠,嘴里喃喃地念叨着,仿佛在对老树诉说,又像是对母亲的眷念。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国内新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要闻·广告
   第05版:特别报道
   第06版:评论
   第07版:云上103
   第08版:内蒙古足球
全区新任盟市党政领导班子副职和 旗县(市、区)党政正职任职培训班开班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凝聚强大发展合力
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推进会召开
坚定理想信念 锤炼过硬本领
用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金钥匙”
壁画上的母亲
呼和浩特市引种新品辣椒助力菜农致富
关于公布内蒙古自治区第二批政法队伍 教育整顿中央督导组信箱的公告
王莉霞在乌海阿拉善 调研生态环境保护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