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个别地方尤其是北方一些地方在招商引资、工程建设等方面,“画饼”现象突出——向企业许下诸多承诺,如图画中的大饼只能看、不能吃,难以兑现,引发系列问题。
“优化营商环境”是近年来很多地方发展经济举措中的高频词之一。然而,现实却并不令人乐观,有的部门在项目招投标环节,帮助相关企业恶意围标串标,打压竞争对手,扰乱市场秩序;有的官员在工程建设中安插自己的“关系户”;有的企业办事遭遇“吃拿卡要”“红顶中介”、以罚代管;有的地方对管辖领域内经营乱象的投诉举报消极应对;还有个别地方招商引资合同中的相关约定内容被判属重大且明显违法的行政行为,最终导致合同无效,企业投资血本无归。类似问题的出现,其原因归纳起来,就在于一些地方、部门、责任人的市场意识差、服务意识弱、法治意识淡、诚信意识缺。
营商环境是一个地区经济软实力和综合竞争力的集中体现,直接关系到地方发展的动力和后劲。而地方政府的诚信度,则是当地营商环境的“晴雨表”。招商引资中,一些地方政府部门、一些相关责任人出尔反尔、“宰你没商量”,必然会严重打击企业的投资信心,将招商引资工作推入“沼泽地”,令潜在的投资者望而生畏,其对当地营商环境的伤害往往是致命的。这么做更严重损害着当地政府的形象。对此,极有必要加紧落实问责机制,实行“谁招商谁负责”,对恶意“画饼”行为坚决遏止。
优化营商环境,关乎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值得肯定的是,很多地方不断转变发展思路、服务理念,下大力气整治营商环境,探索出了不少优化营商环境的经验样本、创新样本。比如,在城市重大工程建设中,上海浦东新区率先在全国探索改革“五票”统筹机制,将原来的建设企业“上门求票”转为指标管理部门“主动供票”,为推动重大工程建设提速提质提效提供支撑。很多地方在吸引人才、企业以及推进技术交流等方面也出台了诸多实用的政策措施,值得学习借鉴。
“画地作饼,不可啖也”。唯有用改革破除体制机制积弊,用法治方式固化好经验、好做法,以务实创新不断强化市场意识、服务意识、法治意识、诚信意识,才能栽好梧桐树,引得凤来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