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5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洞见】

剪掉绊住手脚的“细绳子”

  ◎毛建国

  我国科技队伍蕴藏着巨大创新潜能,关键是要通过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把潜能有效释放出来,其中管好用好科研经费,对促进科技事业发展至关重要。然而一段时间以来,有的“科研人员自己当会计”,到了年底盘算怎么“花钱”;有的忙着当“表哥表姐”,在预算编制上耗费大量精力……很多科研人员提到科研经费,“感到头都大了”。

  科研成果转化也存在同样问题。统计表明,2015年至今,仅国家部委层面出台的有关科研成果转化的支持性政策文件就有100多个,大到法律、政策环境的构建,小到具体某所学校的落地,已经形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体系。可是有科研人员反映,大的理念问题已经解决了,制度框架已经搭起来了,真要办起事来,依然存在磕磕绊绊的情况。

  这些年来,从上到下对科技创新和科研人才都高度重视,不仅掏出真金白银支持科技创新,而且真刀真枪推进科技改革,真心实意给予科研单位更多自主权,赋予科学家更大技术路线决定权和经费使用权,让科研单位和科研人员从繁琐、不必要的体制机制束缚中解放出来。在这样的背景下依然“痛则不通”,说明有些环节还存在着“细绳子”。

  类似现象,在各行各业都可以看到。拿优化营商环境来说,这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招,是以政策确定性应对发展环境不确定性的关键一招。从中央到地方都作出了一系列部署,一次次会议强调,一个个文件明确,媒体经常报道,社会持续关注,具体办事部门也是天天讲、日日抓,但在一些地方,营商环境还是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善,即便在营商环境相对较好的地方,也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的环节,这其中同样有“细绳子”问题。

  所谓“细绳子”,是相对大方向、大理念和制度框架而言,主要是说大的导向已经形成了,大的政策也出台了,但在一些细节上存在各种牵扯。有的是政策本身问题,比如过于笼统缺少细化,过于主观缺乏实际,更多的还是执行环节,毛细血管不通畅。具体表现在,有的人当“甩手派”,信奉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有的人当“转发派”,只是把文件随手一转,并不关心具体落实;有的人当“教条派”,机械地执行政策,过分地强调程序;有的人当“老爷派”,对办事人刷存在感,不制造点麻烦,似乎不能证明价值。

  抓经济惠民生、抓科技谋创新,我们通过改革把“大绳子”都解开了,但在一些环节上还存在“细绳子”问题。一根又一根“细绳子”,看似不起眼,但在事实上却成了改革发展的掣肘,捆绑住了干事者的手脚。剪开“细绳子”,既要提高政策制定的颗粒度,也要提高政策执行的抵达度,尤其需要旗帜鲜明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去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改革完善中央财政科研经费管理的若干意见》,提出25条“松绑+激励”措施,科研人员关心的问题,在制定环节基本都有了明确说法,在执行环节基本都有了明确清理,所以有效发挥了作用。

  在不少工作上,认识是到位的,方向是正确的,大的方向也没有问题,就是因为“细绳子”拉拉扯扯,从而影响了效果。在继续加大改革力度,着力解开“大绳子”的同时,还需我们下力气坚决剪去绊住手脚的“细绳子”,如此方能使各项决策部署像水一样顺畅地流起来。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新闻
   第04版:国内国际新闻
   第05版:评论
   第06版:鄂尔多斯
   第07版:云上103
   第08版:乡村振兴
以奋斗之笔书写“春天的故事”
走在时间前面
健康中国建设
润物细无声
文明祭扫 就是为抗疫作贡献
剪掉绊住手脚的“细绳子”
让“国风热”一直热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