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5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洞见】

赋予乡村治理诗与远方

  ◎鱼予

  去邻居家串个门,就能听一场传统的二胡演奏会,参加一次贴心的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上一堂“声”入人心的音乐党课……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清流镇将文明实践基地的触角延伸到农村散居院落,创新打造了新时代文明实践微家,打通了理论宣讲、志愿服务、文化活动的“最后一公里”。

  乡村振兴不仅是经济的振兴,也是生态的振兴、社会的振兴,文化、教育、科技的振兴,更是涵盖着农民素质的提升。微家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以群众点单、微家派单、志愿者接单的对口参与、对口服务,解决村民生产生活中的烦心事;以举办“清洁家庭”“最美乡村讲师”“最美志愿达人”“好儿媳”“好公婆”等评比活动,让精神文明建设真正走进群众心里,赋予乡村治理诗与远方。

  群众文明素养“打开方式”如何,不只是片面地追求当下的经济价值,而是要在传统文化创效中实现其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获得更多全新的生命力。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须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加快构建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体制机制。”乡村文化的魅力就体现在日常生活中。农村的协调发展、社会的全面进步离不开文明乡风的助推、精神文化的涵育,改善好群众精神风貌才能为乡村振兴凝聚力量。

  乡村美不美,事关广大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事关乡村振兴的底色和成色。既“富口袋”也“富脑袋”,就得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传承发展提升农村优秀传统文化,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提升农民精神风貌,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深入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让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增强,就会使风清气正、向善向上的舆论导向推动自我教化,形成良好的村风民俗,让传统文化激荡乡村振兴涟漪。

  乡村是最基本的治理单元,是国家治理体系的神经末梢。乡村是农民居住生活的地方,是协调利益关系和化解社会矛盾的关键环节。乡村治理的好坏决定着乡村社会的发展、繁荣和稳定。当然,任何一个村庄都不可能简单使用某一种治理方式实现有效治理,而是多种治理方式相结合。借力文明实践活动,形成家庭和睦、民风淳朴、互助合作、稳定和谐的良好社会氛围,势必会让乡村振兴建设更全面、更完整。

  乡风文明不是一句口号,讲究的是一个“实”字。有多姿多彩的美丽乡村,才有气象万千的美丽中国。育文明新貌、树文明新风,让文明乡风扑面来,形成积极、健康、向上的社会风气和精神风貌,才能留得住乡情乡韵,为乡村振兴汇聚更多动力和活力。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新闻
   第04版:国内国际新闻
   第05版:评论
   第06版: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第07版:云上103
   第08版:出彩
要无畏,也要有畏
精益求精谋发展 与时偕行赢长远
坚决整治涉企“三乱”
常制不可以待变化 一涂不可以应无方
让快递包装循环起来
赋予乡村治理诗与远方
新职业呼唤就业新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