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4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赤峰高新区产值首破千亿元大关

  □本报记者  魏那

  日前,在自治区公布的“千亿园区”名单中,赤峰高新区榜上有名,成为蒙东地区唯一产值破千亿元大关的开发区。记者了解到,2022年,赤峰高新区全口径工业总产值1014.889亿元,6年平均增速28%,对赤峰市地区生产总值的贡献超过46.1%,占全市工业产值比重超57.3%。

  是什么力量让赤峰高新区成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这一发展势头释放出哪些信号?

  仲春时节,记者来到赤峰高新区,一幅幅高质量发展的“高新”答卷铺展在眼前。创业的激情、高端的项目、巨大的前景……这里处处可见发展势能相互影响和相互推动的生动局面。

  虽然是周末,但园区招商、规划等部门依然加班加点,在为今年的落地项目召开协调会。赤峰高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张启告诉记者,近两年,高新区紧扣制约企业发展的痛点、难点,利用壮大产业集群、明确发展定位、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力度、完善园区经济运行体系、大力优化营商环境五大举措,全力打造高新区亮眼名片,为千亿级产业园区蓄势赋能。

  从规划之初仅有冶金、装备制造、医药、纺织等4个主导产业,赤峰高新区目前已形成涵盖现代装备制造、新型化工、新材料、制药、新能源、数字经济6大产业集群和风电装备产业链,氢能装备、储能装备产业链,现代煤化工产业链,精细化工产业链等11条产业链,产业门类逐渐丰富、产业布局日益多元,许多产品产量位居全国前列。

  高新区,既要“高”,更要“新”。赤峰高新区依靠的是创新驱动,凭借的是科技支撑。近两年来,赤峰市围绕高新区主导产业和项目引进主攻方向进行优化调整,明确产业发展定位。高新区和东山产业园、红山产业园、元宝山产业园、松山产业园“一区四园”都形成了定位清晰、各具特色的差异化发展格局。“一区四园”现有入园企业已达435户,其中,高新技术企业49家,科技型中小企业42家,专精特新企业8家,小巨人企业1家,孵化器3家,众创空间1家,重点实验室6个,企业技术中心27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6个,研发中心25个。

  ■下转第4版  ■上接第1版

  引领在“新”,超越靠“链”。高新区加快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以引进冶金、化工、医药、纺织、装备制造、农产品加工等传统优势产业和新能源、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的延链、补链、强链项目为重点,高标准培育产业集群,并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 着力打造现代化的产业体系,推动主导产业提质升级。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从根本上还是要依靠科技创新。这两年,赤峰高新区大力引进先进技术,培育园区科技企业,营造良好创新创业生态,全面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招新、引新。2022年投入8800万元建立园区创新平台、智慧园区和工业产业创新研究院,扶持园区中小企业育新,鼓励企业柔性引进国内外高端人才,激发企业创新活力,优化壮大专业人才队伍。

  营商环境是园区高质量发展的生命线。赤峰高新区承接部分市级审批权限23项,推行“一窗综合受理、后台集成审批、一站式办理”;实体化运行“项目管家”制度,对重点项目全流程帮跑代办服务,全力推进项目提速落地和加快建设;简化办事流程,审批时限由原来的105-170个工作日压缩至45-54个工作日,年内共承办各类审批事项63项,满意率100%,让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红利惠及更多市场主体。

  张启表示,将抢抓承接蒙东地区国家产业转移的历史机遇,力争2023年内晋升国家级高新区,在未来5年产值突破2000亿元。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要闻
   第05版:生态环保
   第06版:北疆文旅
   第07版:云上103
   第08版:北国风光
   第09版:文艺评论
   第10版:视界
   第11版:收藏
   第12版:广告
在构建新时代中非命运共同体之路上携手同行
顺应时代大势的正确抉择
“中国秦汉文明的遗产”展在西班牙阿利坎特开幕
千方百计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提振信心,助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赤峰高新区产值首破千亿元大关
福彩快乐8“选十中十”大奖再降我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