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3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赤峰:以“坡改梯”守住“饭碗田”蹚出致富路

  □本报记者  王塔娜

  盛夏,赤峰市敖汉旗萨力巴乡三十二连山山顶植树、山腰种田、梯田交错、色彩斑斓。梯田里,谷子和玉米长势喜人,农户们忙着锄草、追肥,个个干劲十足。

  “我已连续4年承包100多亩地,去年纯收入达到6万元。”在田间忙碌的萨力巴村村民李文强告诉记者,自“坡改梯”后,“弃耕地”变成“抢手地”,粮食亩产由200斤提高到500斤,亩均增收600元左右,外出务工的农户纷纷返乡种地,每年土地承包合同都得尽早签,不然可能“抢”不到地。

  三十二连山流域由32座山峰相连而成,是敖汉旗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区域之一。近年来,萨力巴乡整村推进,分片治理,对全乡9.2万亩中低产坡地进行全面改造提升。2022年,随着白土营子村8500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完成,全乡所有坡耕地全部完成治理,受益群众达1.5万人,成为敖汉旗唯一“坡改梯”全覆盖的乡镇,也为敖汉旗乃至赤峰市,在旱作高标准农田建设方面提供了可推广、复制的经验。

  赤峰市旱坡地面积达1510万亩,占总耕地面积55%以上,属于典型的旱作农业区。自2021年起,赤峰市抢抓国家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的重大历史机遇,以“大破大立、因地制宜”的思路大力推进旱作高标准水平梯田建设。

  赤峰市按照先易后难原则,从坡耕地比较集中、村两委公信力强、群众工作基础好的村组入手,通过打造样板、示范带动稳妥有序铺开。同时,坚持土地集中连片建设方式,将整村土地全部纳入建设范围,打破土地边界和垄向,统一划分地块、修建梯田、修整道路、治理沟道、建设防护林,打造集中连片、道路互通的旱作高标准农田新模式。

  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8个万亩以上旱作水平梯田片区和116个千亩以上旱作水平梯田片区。敖汉旗萨力巴乡、松山区初头朗镇、翁牛特旗广德公镇等10余个乡镇所有旱坡地全部实现梯田化。

  在推进旱作高标准农田建设的过程中,赤峰市同步跟进农业技术推广和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社会化服务。全市各级农技推广员深入田间地头,讲政策、讲技术、做对比,确保新建旱作水平梯田地力有提升,粮食产量有提高,农民收入有增长。

  现下,敖汉旗和松山区等地区,原来每亩50元承包费甚至弃耕的坡耕地,改造成高标准水平梯田后,每亩地租收益达到了400元。坡改梯后,全市谷子当年实现亩产350斤左右,第二年亩产可达600斤左右。

  旱作高标准农田建成后,赤峰市继续在创新经营体系上下功夫,将农民耕地以入股方式流转到村集体领办的专业合作社生产经营,再利用统购统销和全程机械化等方式降低生产经营成本,所得收益由农户、合作社和嘎查村集体按比例分红。不仅提升了农民参与项目的积极性,也推动了嘎查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下转第3版

  ■上接第1版  通过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坡改梯”,敖汉旗实现了每亩地减肥30%、减药20%、减机械作业费30元以上。

  “水平梯田能够充分留住天然降水,有效控制水土流失,提高土壤蓄水保墒能力,使‘三跑田’变为‘三保田’,真正实现了‘水不出地、土不离田’。”赤峰市农牧局党组书记、局长张圣合介绍,赤峰市已建成的旱作高标准水平梯田每年可拦蓄地表径流1.93亿立方米,减少土壤流失量119.8万吨,项目区地表形态和土壤结构得到了明显改善。

  2019年以来,赤峰市累计落实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349.2万亩,其中旱作水平梯田113.3万亩。接下来,力争到2030年,该市将每年新建改造高标准水平梯田30万亩以上,把符合政策条件的坡耕地全部改造成旱作高标准水平梯田,实现全域梯田化、全面标准化,以“坡改梯”守住“饭碗田”,蹚出致富路,为中国饭碗贡献赤峰力量。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出彩
云冈石窟:千年瑰宝雕刻文化自信
非遗技艺以“布”为笔传播中华文化
蒙电为之江大地千家万户送去光明
琵琶名家新秀共奏珠玉之声
赤峰:以“坡改梯”守住“饭碗田”蹚出致富路
K396次乘务组顺利完成旅客转移返回包头
田径——女子100米栏决赛:吴艳妮摘银
靶向发力解决老同志急难愁盼
巴丹吉林沙漠的绿色突围
本报职业道德监督热线:0471-6635350或0471-6659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