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5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观于明镜,则疵瑕不滞于躯 听于直言,则过行不累乎身

  【出处】

  (东汉)王粲《仿连珠》

  【原典】

  臣闻观于明镜,则疵瑕不滞于躯;听于直言,则过行不累乎身。

  【释义】

  王粲(177—217年),东汉末年著名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由于其文才出众,被称为“七子之冠冕”。其政治思想基本上属儒家,间杂有法家刑名之学。在《仿连珠》一文中,王粲隐然以管仲自比,提出:“观于明镜,则疵瑕不滞于躯;听于直言,则过行不累乎身。”意思是,经常对照镜子检查自己,污垢斑渍就不会留在身上;倾听坦率正直的批评,就可以及时改正错误。

  连珠是一种特殊文体,最早出现在汉代。南朝沈约称:“连珠者,盖谓辞句连续,互相发明,若珠之结排也。”连珠形式短小,多骈偶而用韵,不直接指说事情,只以华丽的文辞,借譬喻委婉地表达意旨。刘勰《文心雕龙》以汉代扬雄所作的《连珠》为最早,继作者有演连珠、拟连珠、畅连珠、广连珠等。王粲的《仿连珠》亦属此类。

  【启悟】

  《旧唐书·魏征传》中,唐太宗李世民有“三镜论”: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他重用魏征等谏臣,开创了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相反,吴王夫差在早期励精图治,后来却贪图享乐,不听取忠臣伍子胥的屡次谏言,之后被越王勾践灭国。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讲的就是要虚心接受批评、善于采纳意见。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缺点和错误,但最重要的是有没有勇气正视和纠正自己的错误,只有敢于自我批评和虚心接受别人的批评才会使自己真正进步。只要出于公心、态度诚恳、讲究方法,无论是批评还是自我批评都是一剂良药,是对同志、对自己的真正爱护。

  批评与自我批评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是保持党的肌体健康、增进班子团结的重要法宝。历史和现实反复证明,批评与自我批评是改进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的有效方法。批评的目的不是道人是非、说人长短,而是从现实存在的问题出发,提出客观中肯、公平公正的意见,帮助他人发现缺点、及时改正、补足短板,让人更加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从而迎头赶上。有些干部觉得批评别人抹不开面子,怕影响了“团结”,甘当“老好人”,面对同志的缺点或问题不提醒、不劝告、不批评,看似维护了“和谐”,实则掩盖了问题。也有些干部不愿正视自身问题,对待别人的批评抱有抵触心理,更无法主动剖析自身的问题。诸如此类没有正确理解和运用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做法,只会助长“四风”问题的蔓延,损害党组织的凝聚力。

  出出汗、红红脸,才能清淤排毒、强身健体。荀子曾说:“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谄谀我者,吾贼也。”对于他人的批评,党员干部应当正确对待、虚心接受,只要批得准、评得对,就要有闻过则喜的态度,保持从谏如流的谦逊,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在对照和检视自身问题的过程中及时扫除思想上的灰尘、不断提升个人素质和能力。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也要习惯于把批评与自我批评作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手段,在批评和自我批评中不断促进团结、凝聚力量,改进工作作风、提升工作水平,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内蒙古实践增光添彩。(袁宝年)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专题
   第05版:评论
   第06版:要闻
   第07版:旗县融媒
   第08版:乡村振兴
以奔跑拼搏之态乘势而上再创佳绩
给失败更多宽容
焕发新生
观于明镜,则疵瑕不滞于躯 听于直言,则过行不累乎身
“续航”非遗生命力
激发“科技+文化”乘数效应
杜绝形象工程须对症下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