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8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增进民生福祉 让百姓愿景变幸福实景

城区绿地公园随处可见。
家门口办事更便捷。
织就公共卫生服务健康网。
乌海市第十八中学的学生在宽敞明亮的阅读室读书。
海南城区一角。
  □郝飚 闫振

  5个老旧小区旧貌换新颜,惠及居民1279户;乌海市十九中和海南区二幼开工建设,预计2024年9月全部投用,届时可新增学位2000余个;建成1个养老服务指挥调度中心、6个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中心、14个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站,累计开展“十助”暖心服务7万多人次;扎实推进“一刻钟社区生活圈”建设,群众幸福的体验日益细微、多元、充盈……

  近年来,乌海市海南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把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摆在重要位置,持续在就业、社会保障、教育、养老等方面发力。通过一系列惠民生、暖民心的举措,海南区基本公共服务更为优质均衡,人民群众生活更加殷实富足,民生保障底线兜得更牢更实,百姓的民生愿景正一步步转化为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实景。

  坚持人民至上 发展成果惠及民生

  小区楼体焕然一新,环境卫生干净整洁,车辆不再乱停乱放……连日来,海南区2023年老旧小区改造工程已进入收尾完善阶段,一个个老旧小区正焕发“新生”,实现逆龄蜕变。这是海南区在为民服务中切实推动主题教育持续走深走实,让主题教育成果真正惠及民生的一个缩影。

  老旧小区改造一头连着民生福祉,一头关乎城市发展。2023年海南区对金海小区、裕泽苑、宝石佳苑、裕祥楼、派出所住宅楼5个老旧小区进行改造,惠及居民1279户。“小区改造是我们盼了很久的事情,现在就能看到小区明显的变化,特别是停车位经过科学规划后,道路都变宽了,也缓解了停车问题,我们都很期待改造之后的效果。”金海小区居民林女士说。路宽了,停车不乱了,小区变新了——这是小区改造以来广大居民感受最大的变化。

  近年来,海南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聚焦群众的“急难愁盼”保民生惠民利,不断提升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在家门口就能享受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再也不用跑那么远去看病了。”居民王守义说。每隔一段时间,海南区人民医院就会邀请国内知名专家教授来坐诊、三甲医院专家远程会诊。海南区通过“引进来、沉下去、联起来”,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同时发挥“医共体”联动作用,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近年来,海南区不断健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持续提高重点人群健康管理水平,织就公共卫生服务健康网,实现了城乡医疗基础设施、设备、技术提档升级。同时,海南区全面贯彻落实大卫生、大健康理念和预防为主方针,促进“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常态化开展免费“两癌”筛查,为65周岁以上老年人免费体检,推行“一老一小”服务新业态……一项项实实在在的医疗惠民政策和举措,让医疗服务更温暖、人民生命更健康。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近年来,海南区着力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教育队伍,启动了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和校长职级制改革,为全区中小学配备了专职党组织书记或副书记,选聘竞聘了46名年富力强、德才兼备的中青年校园长,激发了管理队伍活力。同时扩规提质基础教育,乌海市十九中和海南区二幼开工建设,预计2024年9月全部投用,届时可新增学位2000余个。

  海南区坚定不移把稳就业、惠民生作为首要任务,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全力保障好大学生、退役军人、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切实提升群众就业保障能力,保持全区就业形势基本稳定。今年截至9月底,海南区城镇新增就业986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730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313人;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5户798万元。

  海南区还实现从“兜底线”向“优服务”转变,将社会救助工作由原来的发钱发物的物质救助向服务类多维救助服务转变,着力为困难群众提供精准、高效、温暖、智慧的社会救助服务。海南区民政局结合工作实际,整合各项惠民政策,开展生活服务、清洁服务、医疗健康等6大类24个服务类救助项目,为困难群众筑起了扎实的民生“防护墙”,累计为508名困难群众提供了5778次精准帮扶服务……

  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如今,海南区“颜值”越来越高,群众生活品质越来越好,民生更有温度,幸福更有质感。

  “一刻钟社区生活圈” 演绎幸福故事

  “家门口就是公园,不远处就是社区服务中心,超市就在小区门口。步行干啥都方便,这就是‘幸福生活圈’带来的便利。”说起如今便捷的生活,海南区拉僧仲街道华苑社区居民汪沙津赞不绝口。

  汪沙津所说的“幸福生活圈”是海南区去年以来积极打造的“一刻钟社区生活圈”。在这个“圈”里,社区群众在教育、医疗、养老、购物、休闲娱乐等方面的生活需求足不出“圈”就可以解决。谁家遇到困难,邻里间发生矛盾,在“圈”内也能一一化解。

  社区党委书记任燕告诉笔者,从去年开始,社区紧紧抓住被乌海市确定为“一刻钟社区生活圈”试点的有利契机,通过打造“舒适安居圈、便民消费圈、社区文化圈、优教普惠圈、养老服务圈、健康医疗圈、城市颜值圈、服务响应圈”八位一体的“一刻钟社区生活圈”体系,切切实实让各族群众足不出“圈”实现宜居、宜业、宜学、宜养、宜游。

  2022年以来,海南区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关于推进“一刻钟社区生活圈”建设的决策部署,把打造“一刻钟社区生活圈”作为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精准落实乌海市第八次党代会精神、促进消费升级、提高生活品质、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的一项重要举措,对住房、消费、交通、文化、养老、医疗、教育等基本公共服务设施进行再完善、再提升,倾力为群众圈出“宜居、宜业、宜学、宜养、宜游”的高品质生活。

  围绕“八大圈层”,海南区不断补齐公共基础设施短板,全力打造“舒适安居圈”。同时,对银光百货及周边商圈进行提档升级,并通过梳理辖区配钥匙、修理铺等“小修小补”商户整体情况,以各社区便民驿站为基础,形成便民服务联系清单,不断构建“便民消费圈。”与此同时,海南区持续发力“社区文化圈”“优教普惠圈”“养老服务圈”“健康医疗圈”“城市颜值圈”“服务响应圈”建设,建成1个养老服务指挥调度中心、5个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中心、14个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站,实现了“一刻钟养老服务圈”和养老服务设施全覆盖;打造9个“一刻钟生活圈便民服务驿站”;依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组建18个家庭医生服务团队,配备全科医师签约服务团队和专科签约服务团队……经过一年多的建设,海南区城市功能逐步完善、城市形象全面提升、人居环境明显改善、文化生活日益丰富。

  如今,“一刻钟社区生活圈”正在把海南区居民期盼的宜居宜业品质城市理想逐渐变成现实。

  一本《民情日志》 承载为民服务真情

  翻开一本本民情日志,满满的民生需求映入眼帘。年初以来,海南区把写好《民情日志》、办好民生实事作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扎实推进主题教育的具体实践,组织机关单位党员干部、社区“两委”、驻村工作队开展“拉网式”走访,依托主题党日、党员志愿服务、包联共建、“一本账”课堂活动等载体,深入群众家中面对面交流,倾听群众诉求、耐心解答疑问、找准存在困难,将群众日常需求详细记录到《民情日志》上,全面摸清群众基本情况、生活需求等民情信息,为切实解决群众难题、提升基层治理效能奠定基础。截至目前,海南区累计走访群众5200多人次,收集社情民意490余条。

  海南区坚持“清单式”落实,将《民情日志》记载的群众所需所盼、工作的难点堵点整合成为“问题清单”,以社区派单、包联单位接单的方式精准对接清单上的各项任务,并充分发挥机关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累计解决各类纠纷矛盾97件,落实各类民生项目50余个,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450余个,切实将“问题清单”转化为“满意清单”,实实在在解决群众所难,真真切切实现群众所盼。

  “小王,益民小区内道路堵塞,请马上派人过来看。”拉僧仲街道新桥社区工作人员在“民情微群”内及时发送消息,线上就有党员干部迅速回复。

  海南区党员干部还把《民情日志》搬到“云”上来,实现在线互动即时服务。从借助微信群组建“民情微群”,实时发布民情动态,实现在线互动沟通,到党建引领“多网合一”正式上线,海南区党员干部、网格员开展实地走访时,可以通过手机便捷建立民情档案,线上“接单”帮助百姓实现“微心愿”,还能“边走边晒”,实地上传走访动态和图片“打卡”,形成发现问题、流转办理、及时反馈的工作闭环。

  一次下雨,有些老旧小区由于排水管堵塞,地面雨水涌到半米多高,社区工作人员发现情况后通过微信群上报,由街道统筹调度,海南区应急管理局、海南区农牧水务局等职能部门协同配合、分工合作,迅速落实解决方案,为沿路的经营户挽回经济损失。

  如今,村干部和网格员在现场无法立刻解决的问题,居民能够在微信群、党建引领“多网合一”系统上求助,通过系统后台及时“派单”,整合相关职能部门、社会组织、共建单位、志愿者等力量,“抱团”合作高效解决。

  服务民生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眼下,海南区正着力推动主题教育与民生实事互融共进,真正把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用办实事的“温度”检验主题教育的“深度”。

  (本版图片均由乌海市海南区融媒体中心提供)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要闻
   第05版:读图
   第06版:出彩
   第07版:阿拉善高新区
   第08版:乌海·海南区
   第09版:出彩
   第10版:法治
   第11版:先锋
   第12版:经济周看
增进民生福祉 让百姓愿景变幸福实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