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鲁艳芳 郝克强
手机都会种地了?
可不是吗。
随着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与农业的“牵手”“联姻”,越来越多的职业农民开始在手机上种地,实现从“面朝黄土背朝天”“跟着感觉走”到“数据说了算”。
11月26日,记者来到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内蒙古嘉仕农业智能种植基地,看到技术管理员刘剑正坐在办公室里“玩”手机。原来,他正通过手机查看安装在种植阳光玫瑰葡萄温室大棚的各类传感器数据,实时监测温度湿度、光照强度、土壤养分含量等。
“我们现在所在的这个基地,通过人工智能系统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模拟出最适合温室内农作物生长的环境,进而对供水系统、加湿装置、卷帘装备、遮阴设备、施肥系统等进行远程自动化控制,改善温室内部农作物生长环境,达到调节生长周期、改善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刘剑说。
智慧农业让农民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使得大棚种植这种劳动密集型的设施农业更加便捷高效,促进设施农业产业发展提档升级。
“今年我们盘活闲置资源,对赛罕区敕勒川路街道合林村内废弃大棚、遗弃的工程育苗林地和部分撂荒地进行拆除、清理、修复和改造,整治出符合种植条件的设施农用地680亩,流转给企业。”赛罕区农牧水利局蔬菜渔业股股长徐俊彩向记者介绍道,去年底引进内蒙古嘉仕农业智能种植基地项目,总投资7000万元,今年3月份开工建设,一期占地360亩,总投资约4000万元,已建成大棚33栋,全部种植阳光玫瑰葡萄。二期占地320亩,总投资约3000万元,正在建设大棚26栋,将全部用于种植高品质蓝莓,预计12月投入使用。基地全部安装智能控制系统,已实现全自动控制。
记者了解到,基地种植的阳光玫瑰葡萄,亩均种植70棵,可亩产5000斤以上,按市场淡旺季平均价格每斤20元计算,园区年收入可达2400万元。
同时,基地还可接纳农业专业大学毕业生10人,示范带动附近居民长期稳定就业50余人,季节性就业200多人,农民年增加收入300余万元。
在赛罕区,智慧农业不仅限于嘉仕农业智能种植基地。
“今年,赛罕区重点引进的蒙游记、润泽园、嘉仕农业3个项目,总投资2.7亿元,全部实现了当年投资、当年建设、当年运营,并配套了最先进的智能化管理控制系统,提升了设施农业生产标准化、集约化、自动化水平。”徐俊彩说,下一步,我们将引进更多项目,稳步升级高端绿色农牧业,为建设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贡献赛罕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