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5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红色文化的内涵特征与时代价值

  核心提示

  ●红色文化具有特定的政治内涵,在不同历史阶段、不同历史环境下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风格,始终贯彻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

  ●红色文化的产生和发展受到时代和地域的双重影响,具有显著的时代性和地域性特征

  ●红色文化资源不仅属于历史,更属于当下和未来,要重视保护和利用红色文化资源,通过深入挖掘和传承,使其焕发出新的时代光彩

  □刘春子

  红色原为自然界中的一种颜色,在政治学领域中,它经常被用来象征先进、进步、革命等。马克思在早年回答“最喜爱的颜色”问题时,明确表示为“红色”。1864年,共产主义第一国际成立,其标志颜色即为红色。《国际歌》中有歌词唱道:“快把那炉火烧得通红,趁热打铁才能成功!”自此,“红”成为了一个具有浓厚政治色彩的词汇,社会主义国家用来表示其意识形态及共产主义的理想和信念。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炮声给中国送来了红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象征着革命与进步的“红色”理论,在中国这片自古以来就对红色赋予诸多美好象征的土壤里,生根发芽并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为一体,形成了红色文化。

  深刻理解红色文化的丰富内涵

  从红色文化产生的源头来看,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及在革命和建设实践中的主导作用,构成了红色文化的主体力量。从红色文化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进程来看,红色文化是伴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每一个脚印应运而生的。从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涵来看,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都凝聚在红色文化中,反映在红色文化中。

  红色文化具有特定的政治内涵,在不同历史阶段、不同历史环境下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风格,始终贯彻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它是引领中国人民前进的精神旗帜,是中国共产党人根本宗旨和最高价值观的生动表达。所谓红色文化,就是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涵养滋润下,在广大人民群众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参与和不懈奋斗中,与中国的革命、建设、改革同频共振,从而创造形成并不断丰富和创新的先进文化形态。

  红色文化可以归纳为以下5类。红色建筑,指党领导人民群众在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历程中形成的历史建筑遗存和现代建筑物体,如王若飞同志在包头从事革命活动时寓居的泰安客栈,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遗址、“五一大会”会址等。红色文物,指与重大红色事件、红色活动和重要红色人物等有关的可以移动的器具物品,如内蒙古第一份革命刊物——《蒙古农民》、中共绥远工委曾使用的铁印盒、牺牲救国同盟会偏关老牛坡编村村支部印章、革命烈士贾力更掩护身份的货郎担与拨浪鼓等。红色人物,指在革命、建设、改革中作出重要贡献、产生较大影响、受到普遍景仰、享有较高声望的社会个体或个体集合。红色活动,指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历程中发生过的重要而有积极影响的会议、运动、起义、战役、救灾、视察、创作、表彰等,如孤魂滩事件、百灵庙暴动、蜈蚣坝伏击战、内蒙古自治区成立、全国人民支援建设包钢、“三千孤儿入内蒙”等。红色精神,如果说上述红色建筑、红色文物、红色人物、红色活动相对而言属于红色文化的具象形态,那么红色精神无疑就是红色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它是特定时空和特定条件下产生并贯穿于红色建筑、红色文物、红色人物、红色活动中的一根红线,具有普遍性的意义和价值。红色精神本身也是一个开放的体系,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增添新的内容。

  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强调,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这就要求我们以开放的眼光、气度、胸襟和思维来推进学术研究和文化传承。红色文化作为中国革命文化的代表,是一种典型的开放性文化,既注重继承传统文化,又积极吸收外来文化,同时又着眼于未来的发展。红色文化在表现形式和精神内涵上都具有创新性特征。随着时代的变迁,红色文化也在不断地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以保持其活力和时代性。同时,红色文化也具有鲜明的人民性特征,强调始终站在人民大众的立场上,为人民利益而奋斗。

  红色文化具有显著的时代性和地域性特征

  红色文化的产生和发展受到时代和地域的双重影响,具有显著的时代性和地域性特征。在不同历史时期,红色文化基于不同的目标和任务,呈现出不同的表现形式和内涵,从而表现出明显的时代特征。同时,与中华大地上长期存在的各种地域文化一样,红色文化在不同的地理环境中也形成了各自的特色,具有独特的地域特征。

  内蒙古地区是中国共产党最早建立党组织的民族地区,内蒙古自治区是在中共中央直接领导下建立的。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开展了红色革命,形成了具有地域特色的红色文化。红色文化与内蒙古辉煌的历史文化、鲜明的民族文化和飞速发展的现代文化相互融合,形成了具有北疆地区特色的红色文化。保护、开发北疆地区的红色文化,传承和弘扬红色基因是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内在要求,也是坚定政治信仰、永葆初心的迫切需要。通过深入挖掘和弘扬红色文化,可以更好地展现内蒙古辉煌的革命历史和优秀传统文化,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提供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在新时代,我们应该更加重视保护和开发红色文化,传承和弘扬红色基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红色文化资源承载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内蒙古各族人民保卫祖国边疆、争取民族解放的伟大历史和感人事迹,是弘扬革命传统和革命文化、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激发爱国热情、振奋民族精神的宝贵教材。保护红色文化资源是一项长期且重要的任务,需要全面规划、统筹协调,从建立档案入手,对红色文化资源进行深入研究,积极推进保护工作。有效保护北疆红色文化资源,首先需要进行文物病害的调查和评估,针对不同材质的文物建立相应的档案库。针对红色资源的类别、级别、材质、病害类型和程度、保护需求等因素,建立数字化红色文化资源库。还需要开展革命文物的保存现状调查和预防性保护研究,以及红色文化资源保护的材料和技术研究,制定相应的保护标准和规范,为后续编制保护规划、启动保护项目和提高革命文物保护水平打下坚实基础。在红色文化资源保护的理论基础方面,应探讨文化资源整合、统筹规划和整体保护议题,发挥红色文物服务大局、资政育人和推动发展的独特作用。开展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实践的比较与实证研究,筛选出代表性案例向全国推广。在数字化和科技赋能方面,应以实现文物信息共享为目的,以红色文物资源数字化为基础,引入先进数字化技术手段,发挥数字化应用信息系统建设的纽带作用,统一构建和完善文物数字化保护利用体系,推进红色文物数据资源库的开发共享。还应根据新时代红色文物保护工作的重点工程和任务,深入研究体制机制创新的要素组合,形成促进红色文物保护重大工程实施和红色文物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创新体系。加强党建引领,深入开展红色文物资源保护制度创新研究,将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促进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全面发展的强大力量。在深入开展研究的基础上,统筹安排、积极推进红色文物资源的保护工作。

  让红色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新光彩

  在深入挖掘革命文物和历史遗址的内涵与时代价值的基础上,红色景点应重视对历史照片的运用,不断丰富和提升红色景点的原状陈列。注重展陈、展览传播的策略,充分把握展览的主题及展品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围绕展览主题展示历史细节,实现文字叙事、图片叙事和文物叙事的完美融合。以“情感”为纽带,使展览成为策展人与观众沟通、对话的有效媒介。要引入新媒体技术,提升展览品质,增强展陈互动性,扩展叙事空间,提升观众的体验感、融入感、代入感。

  深挖文物内核,结合地方特色,开发红色文创。红色文创不仅是物质性的商品,还是将地域特色、文化内涵、观赏性、实用性、艺术性融为一体的产物,一方面可以传承并发扬文化精神,另一方面可以带来经济效益。深度解析红色文化内核,有效提取红色文化元素,使其具备美感和艺术气息,才能抓住消费者的眼球。因其承载商品属性,使用价值成为衡量产品品质和档次的重要指标。而其文化属性要求文创用形感人、用意共鸣,其承载的革命精神代表着崇高的人生观、价值观、大局观,要以“文化+创意”的方法赋予红色文创新的价值,展现出设计感和历史感。要开发合乎新时代价值体系又极具地方特色且富含创意的红色文创,采用新材料、新工艺制作产品,组建开发团队,借助新媒体,推出新的营销方式,打开文创市场。

  坚持保用同步、保用并举,推动文旅融合发展。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提升各地党性教育基地服务水平,高度重视对青少年的教育。在尊重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律及客观差异的前提下,找准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切入口,因地制宜推进文旅融合。把红色文化资源蕴含的内涵价值融入到展览、文创、党建教育和新媒体宣传中,融入到红色旅游中,让红色旅游“有物可看、有事可说、有史可依、有理可循”,让红色文化资源强有力地支撑红色旅游的发展。

  红色文化资源不仅属于历史,更属于当下和未来。作为新时代的文化从业者,我们要重视保护和利用红色文化资源,通过深入挖掘和传承,使其焕发出新的时代光彩。

  (作者系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副研究员)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要闻
   第05版:北疆文化
   第06版:乌海
   第07版:区域新闻
   第08版:草原全媒传播活动
坚守统一性 突出认同性
红色文化的内涵特征与时代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