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林海深处护路人

  □本报记者  李玉琢  额尔古纳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刁宇来  李辉

  331国道,又名丹东—阿勒泰公路,是我国东西向大走廊,全长9000多公里,穿越我国北部边境地区。其中恩和哈达至激流河段位于中俄边境,贯通内蒙古大兴安岭北部原始林区。

  为了保障沿线驻防单位、边疆居民的给养运输和日常出行,呼伦贝尔市拉布大林边防管护队常年驻守在这条边防路上,清雪除冰,养护道路,保障畅通。

  清晨8点,额尔古纳河右岸的奇乾乡炊烟袅袅升腾,拉布大林边防管护队的作业人员整装待发。

  这几天的大兴安岭林区依然寒冷,阳光还没有穿透大兴安岭的密林,白茫茫的林海中,身着橙色工服的公路管护人员格外显眼。

  今天的第一处作业点距离奇乾乡3.5公里。管护队维护的331国道路段有两个乡镇。一个是全国唯一无常住人口的恩和哈达镇,一个是仅有7户人家的奇乾乡。这里是进出奇乾乡的唯一通道,为了保障春节期间顺利通行,管护队需要处理线路上最大的“拦路虎”——“冰包”。

  “冰包”,学名涎流冰,是林区道路上特有的现象,也是冬季公路养护最大的难题。

  “冰包”刚出现的时候,管护队就用木板、塑料布进行了围挡。被挡住的水逐渐封冻,而活水逐渐抬高,憋到高点位置就往出淌水。山体流出的泉水涌到路上,冻成“冰包”,上面是硬壳,中间是泉水,稍不注意就会“深陷其中”。

  以前,养护人员会对出现的“冰包”即时清理,但效果不好。破冰清除,下面没有冻实的水会淹到更大面积的路面,而且不断涌出的山水,会继续覆盖公路,难以根除。养护人员今年开创性地想出了缓“冰”之计,尝试围挡封堵的办法。

  在山体侧面,养护人员砸桩、立板、钉塑料布,拉起百米长的“挡水墙”,延缓“冰包”对公路的影响。等到3月,天气开始转暖再集中清除。即使还有山水涌出,但不会再形成大面积的“冰包”。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忙碌,这一处的“冰包”基本围挡完毕,可以保证车辆的正常通行。来不及休息,大家急忙赶往4258处作业点。

  这处“冰包”是沿线的“老大难”,长度达300多米,高度2米多。在加高围挡的时候,现场突然发出“嘣”的一声。由于山体出水量过大,封堵的“冰包”崩裂,围挡的塑料布从木板间隙顶出一个“水包”,■下转第4版  ■上接第2版  随时可能破裂。修好围挡后,工作人员在冰面上撒了车辙炉灰,才算放心。

  公路人对“冰包”,可谓“爱恨交织”,既是他们工作中最大的“拦路虎”,也是生活中离不开的水源。由于生活区用水困难,管护队在处理“冰包”的时候,会把“冰包”里的水罐装回去使用。

  路上作业,打水、吃饭都不是件容易事。忙的时候,汽车不敢熄火,以免极寒天气熄火后难启动,而暖风口还热着大伙的午饭。

  中午1点多,管护队员们开启简单的午餐时光。大家围站在作业车的发动机盖前,有说有笑,忘记了疲惫和寒冷。虽然饼子是凉的,但吃到心里是热的,就着的咸菜条是咸的,但入口是甜的。

  在额尔古纳河右岸的北部原始林区,无水、无电、无网络信号。从1988年设立专业的公路养护队伍进驻这里开始,一代代的养护员守护着这里共414公里长的路段。他们养护的路段鲜有人走,他们从事的工作少有人知。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相约十四冬魅力内蒙古特刊
   第04版:要闻
   第05版:经济周看
   第06版:北疆文化
   第07版:盟市专线
   第08版:北国风光
自治区政府召开增发国债项目部署推进会议
《万里茶道万里情》带你体验不一样的庙会
我区科技成果登记数量再创新高
龙“饰”纳福
安全生产“我在岗”
我区全面推动旅游促进各民族 交往交流交融计划提档升级
风雪巡护路上的最美景色
内蒙古发布2024年1号总林长令
坚守保供一线 守护万家“温暖”□本报记者 康丽娜
内蒙古妇联推动妇女儿童家庭工作高质量发展
林海深处护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