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6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公益路上前行不辍

  □本报记者  潘佳  通讯员  郭静

  “永生哥,吃了没?这几天咋没见你?”“吃啦,我前两天去了趟武川……”几句简单的拉家常,透露出不少信息——这是又去慰问困难群众了,不愧是铁杆爱心标兵……想到这里,呼和浩特市赛罕区敕勒川路街道徐家沙梁社区居民张平忍不住竖起大拇指。

  张平嘴里的“永生哥”姓刘,是一名退伍军人,也是一名共产党员,在部队的时候就积极入了党。

  “我是人民子弟兵,我要让人民群众看到我就有安全感。”在部队时,刘永生身先士卒,力争上游,先后获得“优秀四会教练员”“优秀预备役军官”等荣誉称号。

  退伍后,刘永生初心不改,情系群众,回到徐家沙梁社区当起了志愿服务的“领头羊”。疫情防控期间,他穿着红马甲,戴着党员徽章,组织志愿者进行核酸检测,维持秩序、收集送检采样试管、拉运防疫物资和接送医务人员,每个一线环节都少不了他的身影。

  “一让他休息,他就举起胸前的党员徽章,干啥都冲在前头,风雨无阻,倔得很!”社区工作人员由衷佩服刘永生身上那股子倔劲。

  “我是一名党员,即使退伍了也不能褪色。”离开部队后,刘永生选择将爱心公益事业作为自己的人生“战场”。一开始,他自掏腰包捐助村里的困难群众,后来越来越多的爱心人士加入进来,每年开展捐助行动。清水河县、和林格尔县、赛罕区敕勒川路街道后三富村、武川县上秃亥乡马王庙村等地,都是他们的爱心事业阵地。2018年,武川县上秃亥乡政府给刘永生颁发了荣誉证书,感谢他为马王庙村的困难群众捐助爱心物资。

  然而,刘永生对这一切并不满足,他又将眼光放在了偏远地区老百姓看病难和关心儿童、残疾人的问题上。

  为了扫清做公益路途远、资源少的障碍,他组织起一群志同道合的爱心车友,成立了一支爱心车队,车队联合民间公益组织到偏远地区为看病难的老百姓进行义诊。“我们开展了很多次爱心活动,最远去过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左旗,为当地的牧民们义诊。”刘永生说。

  去年,刘永生组织爱心车友们为浙江省衢州市江山廿八都希望小学捐赠了学习物资,为呼和浩特市爱加倍星儿公益助残中心捐赠了生活物资。孩子们给刘永生和车友们特意录制了感谢视频,一声声真诚稚嫩的“谢谢”让他们热泪盈眶。

  “永生哥是老党员,为人诚恳、办事认真,实打实地为老百姓付出,跟着他干总没错。”面对车友们的无比信任,刘永生丝毫不敢懈怠,平时再忙碌也要认真学习党的新思想、新理论,同时更加努力挑起重担,带领爱心人士一起为公益事业贡献更大的力量。“我身为一名共产党员,无论何时何地,都不能忘记自己的为民初心,都要无愧于党。”刘永生语气坚定地说。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要闻
   第05版:弘扬蒙古马精神·榜样的力量
   第06版:先锋
   第07版:青春号
   第08版:旗县融媒
小圆葱打开乡村振兴“新图景”
“搭台子”“铺路子”推动党代表为民服务“结果子”
秧田满是“志愿红”
每周一学
公益路上前行不辍
群众的呼声就是服务的“哨声”
党群服务中心“更新”更走心
守护额尔古纳河右岸的幸福乡
发挥带头作用